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宕昌南阳镇:搬出美好生活新画卷  (3)

2021-01-08 16:31 中国发展网
甘肃宕昌南阳镇 农村电子商务

摘要: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南阳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每个村打造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网货直播等新媒介推销南阳农特产,先后建成了13个电商网点,线上年销售农特产品收入达215万元,增加了群众收入。

发展产业带民致富奔小康

2018年,贫困户柳小丁一家乔迁住进了朱山沟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农闲时分,他总是喜欢抬头眺望山上的老家,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要不是当年搬下山,不知道现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没搬以前在山上,走的烂泥路,吃的渗沙水,住的土坯房、米面油生活用品都要靠人背马驮。现在搬迁新农村,还可以到附近村办合作社扶贫车间务工,每天可以随时回到家。如今的生活,收入不错,通行方便,普通病不用出村就能医治。  

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住在山上的破旧土房里,每次回家要蹚河、爬山、过坎,遇到下雨天便没法出门。“出门不易,留下更难”,柳小丁愁了大半辈子。    

易地扶贫搬迁如火如荼地展开,建成瓦石坪村、朱山沟村、江玉村等多个易地搬迁新农村,解决了同柳小丁一样的这些贫困群众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     但如何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又一难题。

南阳镇调查研究,克难破局,把引进和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就业车间应运而生。    

瓦石坪村是全镇的辣椒种植大村,核桃树下套种的辣椒基地,翠绿的陇椒2号辣椒长势喜人。在安置点广场边,新建了占地14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村支部书记李王强说:“南阳镇地理位置独特,生产的辣椒口感好、品质好。过去村里种植的辣椒主要是吃菜,现在我们引进新品种,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辣椒产业做为搬迁群众增收的主打产业,全村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辣椒产业链,去年合作社扶贫车间加工辣椒2吨多,带动种植户252户,发展林下套种辣椒650多亩。开发的辣椒面、辣椒酱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巍峨高耸的崖根寺是名震遐迩的“南阳八景”之一,崖根寺山脚下座落分布着江玉村7个村民小组。在江玉村的河坝里,是一片排列整齐的新农村,这是2018年建成的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笔直平坦的通村公路边,从柳滩社山上搬迁下来的符三娃和妻子正在洗党参,他家院内和二楼上的栏杆上挂满了一串串党参,室内也摞满了加工好的党参。“易地搬迁政策好,原来在山上条件艰苦,就是种一点药材。搬下来后交通方便,还能收购加工一些药材,增收门路广了,致富没问题。”符三娃非常满足地说。

江玉村地理位置绝佳,这里生长的纯野生苦根菜吃起来清脆细嫩,味道馨香,当地群众自己拌凉菜,有的腌制咸菜。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把当地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带动搬迁户和周边农户脱贫致富,该村致富带头人、村支书符爱苍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从农户手中大量收购黄芪、党参、苦根菜,通过一道道制作工序,制成“五宝茶”“苦根菜”,带动群众103户。在江玉村的扶贫车间里,务工人员正在忙碌地加工“五宝茶”“苦根菜”。车间负责人介绍说,江玉村主要种植黄芪、党参,中药材种植面积户均达3亩。每天雇佣临时务工人员10人,在家留守妇女、老人在干完农活的时候在家门口可以打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沿江玉村沟道继续前行约5公里,就是朱山沟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安置偏远深山区贫困户45户197人。结合易地搬迁,朱山沟村开展村庄整体提升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上成立合作社,新建养殖场,养殖西门塔尔肉牛103头。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南阳镇吸纳贫困户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共计2116.9万元,严格按照产业配股协议,兑现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累计兑现贫困户分红169万元,大大增加了搬迁群众及贫困户收入。全镇村办合作社共计14个,按照各村地理条件及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传统优势进行改良换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南阳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每个村打造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网货直播等新媒介推销南阳农特产,先后建成了13个电商网点,线上年销售农特产品收入达215万元,增加了群众收入。

眼下,南阳镇易地扶贫搬迁点,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好生活新画卷正在铺开。 (刘国庆 刘治学 代志平 )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