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办实事 情系百姓暖人心
摘要:西十里村位于城郊乡政府西8公里,是城郊乡的“西大门”。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3个自然村,总人口2912人,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0余亩,林坡面积36000余亩。全村主导产业有花卉、板栗、茶叶、苗木、农家乐餐饮、旅游等。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共4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79人,于今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中国发展网讯 “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获得了全乡最美脱贫户,为此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俺家的帮扶责任人郑书记!”前不久,在桐柏县城郊乡举办的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脱贫户刘义成手里捧着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心情异常激动地说。
刘义成口中的郑书记是桐柏县幼儿园派驻城郊乡西十里村第一书记郑本营。
摸清底子 吃透村情
西十里村位于城郊乡政府西8公里,是城郊乡的“西大门”。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3个自然村,总人口2912人,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0余亩,林坡面积36000余亩。全村主导产业有花卉、板栗、茶叶、苗木、农家乐餐饮、旅游等。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共4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79人,于今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驻村三年来,我感到第一书记不只是一顶光鲜的‘官帽’,而是一副沉甸甸的‘责任’!”郑本营说,“在村里,我不仅要协助村两委搞好村里各项工作,还要宣传有关脱贫攻坚、强农惠农和各项方针政策。搞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监管好扶贫资金使用、项目落地实施,让每个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让每个家庭过上幸福的日子!”
郑本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三年来,他起早贪黑,用双脚丈量了村域面积内的每一寸土地,踏平了扶贫路上的坑坑洼洼,经常上门入户倾听群众的心声,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存在的各种疑问,耐心的解释。解决好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他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志智双扶”活动,每月评选一次自富带富、孝老敬亲、遵纪守法、户容户貌好的贫困户,树立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家庭贫困状况,激发广大村民的脱贫干劲。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郑本营从协助村两委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入手,重抓党建基层组织工作,坚持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全村党员到桐柏革命纪念馆、回龙榨楼等地学习革命前辈先进事迹,要求党员加强学习,不忘初心使命,身体力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西十里村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有了劲,群众脱贫攻坚就会有力量,脱贫致富就会有奔头。
抓产业引领 促就业扶贫
村子要想富,产业是支柱。郑本营说:“村民要想长期持续稳定增收,必须得发展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产业做支撑!”驻村伊始,他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对村里的产业进行充分摸底梳理,因户施策制定脱贫项目。贫困户刘义成长期依靠三亩薄地过生活,家里一贫如洗,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郑本营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鼓励他依托山区自然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荒山,种植板栗发家致富。
刘义成听从了郑本营的建议,把家门口的十五亩荒山承包过来,进行树种改良,嫁接板栗树,林下套种优质茶叶,依托产业奖补政策,又种植了一亩艾叶。经过一番努力,现如今林果满山,茶叶遍地,这些产业扶贫项目,初见成效。刘义成一年到头有活干,季季有收入,生活越过越好。此外,刘义成家还享受了到户增收入股分红、光伏收益产业奖补、在外务工交通补贴、大病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2019年,刘义成全家一举甩掉了“穷帽子”,顺利实现脱贫。日子渐渐好起来的刘义成,主动为村两委分忧,担任了村里的文化协管员。
今年,刘义成不慎摔伤了腿,郑本营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去看望慰问,又为老人多方争取到了拐杖。经过医生的精心照料,刘义成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并享受了大额医疗报销,身体日益康复。
办民生实事 解百姓疾苦
驻村工作无小事,一点一滴总关情。郑本营说:“驻村工作其实干的是良心活,只有一碗水端平,把群众当亲人看,群众才会信任咱!”
现年46岁的村民朱道兵,全家5口人,因残致贫,朱道兵肢体二级残疾,且患有长期慢性病,老母亲71岁,四级残疾,患有脑梗塞,大女儿就读商丘学院,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全家经济来源仅靠妻子周华纯在外务工,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曾经一段时期,朱道兵思想极度低落悲观,对未来丧失了信心。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郑本营三天两头往他的家里跑,促膝交流谈心,宣讲党的惠民政策,鼓励他振作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带领全家改变贫困面貌。并立足他的家庭实际,先后为他办理了教育补贴、残疾补贴、交通补贴、入股分红等扶贫政策。“国家有那么多好政策,你还愁什么呢?”经过郑本营的一番劝导,朱道兵内心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精神状态慢慢地好起来。“我家能有今天,多亏了郑书记!”脱贫后的朱道兵如是说。
因残致贫的村民石义照,身患脑梗死、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成家没能在身边照顾,现年已70多岁高龄的老人和年老体弱的老伴相依为命,郑本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帮他家先后实施了七改一增,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并为两位老人办理了慢性病卡和残疾证。担心两位老人的安危,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去老人家看看,帮助做些锄菜园、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活。每次见到郑书记到来,言语有些障碍的石义照老人总是用感谢的手势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之情。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内防出入,外防输入,全县各级干部一边抓防控,一边抓扶贫。郑本营所在的西十里村设有四个防控点,作为第一书记,郑本营率先垂范,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村组干部经过40多天的值守,全村未出现一例疑似病例,确保了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艰辛的付出背后是对家人无限的愧疚。郑本营的孩子今年上毕业班,从教经验丰富的他没有时间坐下来陪伴辅导孩子学习,家中现年80岁高龄的老母亲,患有脑血管后遗症,腿脚不便,摔倒骨折,几次住进医院,郑本营因忙于村里事务没有时间在医院陪护老母亲,每每想到这些,郑本营心里就无比难过。“驻村这几年,我愧对家人的太多了,我是不合格的父亲和儿子!”郑本营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谈起未来,郑本营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西十里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村民不富,我心难安,村民一户不脱贫,我这第一书记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我誓将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底!”(崔光全、杨玉红、罗长青)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