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宁波总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模式”呼之欲出

2021-01-07 19:09 中国发展网
宁波总工会

摘要:目前,“甬工惠”微信公众号关注数超95万,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工会公众微信号”;APP认证会员突破110万,工会实名制数据库实名会员285万人。宁波工会全力落实服务职工十件实事,持续推进“文化普惠、保险普惠、金融普惠、健康普惠”等项目,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蓝领通”职工创业贷款达42亿元,受惠职工家庭2.45万户。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孙弋弋

自启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宁波市始终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产业工人培育深度融合模式,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模式”。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市召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入选宁波市直机关“三服务”活动先进典型十佳服务机制。

系统化谋篇布局,画好产改工作“路径图”

宁波市委结合宁波产业发展实际,高标准制定《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6大改革体系、24条具体举措、64项重点任务。目前,十个区县市全部完成5个“百分之百”,即区县(市)都要出台产改《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召开推进会、举办培训班和扩大试点范围,在浙江省率先实现“产改”实施方案县级全覆盖。

宁波全市24个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出台涉及保障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成长发展体系、提供产业工人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32项,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政策的合力实施、同频共振。

宁波坚持破立并举,在浙江省最早启动产改工作企业试点,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指导试点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目前,35家市级以上试点企业均出台了“一企一策”产改实施方案,打造形成了方太集团“践行五个一”、雅戈尔集团“四心工程”、原水集团“职工文化”、吉利汽车“区域人才经营中心”、宁波钢铁公司“虚拟职工学校”等特色典型,为宁波和浙江企业提供了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和经验做法。

精准化靶向发力,把牢思想引领“定星盘”

宁波努力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等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20年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776名;推动职工30人以上非公企业有党员比例达100%,职工80人以上非公企业单建党组织比例达98.6%,1万平米以上商务楼宇和商业场所以及小微企业园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企业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

宁波还探索城市商圈工会“四工联动”、工业社区工会“三定一统筹”、村级工会“1+P+X”片区化等组织模式,创新“货车上的工会”“舌尖上的工会”“产业链上的工会”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将产业工人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宁波依托“甬工惠”微信、APP、抖音等,采用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宣讲、访谈、诵读等形式,传递党的声音,表达工会立场。2020年,宁波持续推进百场劳模工匠宣讲、千场订单式培训、万名职工读书沙龙“百千万”铸魂工程,把产业工人最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针对不同产业工人群体,宁波培育打造“公益乐学”“工惠有约”活动品牌,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1000余场,带动各级工会开展各具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产业工人精神文化需求。

宁波还重点面向“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围绕攻克企业生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高端技术,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技能精英赛群英赛3000场次以上,引导带动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拼、创新小发明等活动。2020年以来,宁波通过云培训、送教上门、工匠沙龙等形式,组织各类培训184场次,惠及产业工人2万余人次。

宁波还大力推进社会化培训、以师带徒培训、项目制培训、以工代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推动各技工院校与近700家企业达成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轮岗式实训、组建技术创新团队等培育工作。宁波将“浙江工匠”“港城工匠”纳入全市人才分类目录拔尖人才和高级人才序列,并安排到国内著名高校开展综合素能研修培训。

宁波给予“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每人10万元奖励,将来甬就业的高技能人才纳入生活安居补助对象范围,对首次在甬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未在宁波购买住房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3万元生活安居补助。

目前,宁波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8.36万,高技能人才数量达53.42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达29.95%,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2019年以来,宁波市相继出台文件,推动建立以社会化评价为主体、企业自主评价为重点、职业(技工)院校评价认定和“以赛代评”认定等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认定评价机制;持续加大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构建形成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科学评价体系;出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和管理办法以及评价细则,全面推行“师徒结对”模式,宁波入选“浙江工匠”人数连续3年位列浙江省首位。

常态化综合施策,拓展权益保障“新路径”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要求,宁波切实提高“两代表一委员”中的产业工人比重,在上一届各级党组织换届中,产业工人占党代表总数6%;在宁波市人大代表中,产业工人达55名,占代表总数11.1%;增补2名产业工人代表为总工会界别市政协委员,占界别委员12.5%,均较往届有大幅提升。

目前,基层一线人员在宁波各级工会代表、委员、常委中的比例分别提高至80%、40%、26%以上。宁波积极推荐优秀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兼)职,例如,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全国劳模竺士杰兼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

宁波还将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今年表彰的全国劳模中产业工人占比50%,推荐命名的五一劳动奖章中产业工人占40%、较201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营造形成了全社会尊重产业工人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宁波建立工会动态监管地方性法规机制,组织开展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稳定、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等情况调研,进一步推动完善劳动关系法规政策。宁波探索“网上民主评议”“网上职代会提案”“网上厂务公开”“民主议事会”等特色做法,推动产业工人积极投身企业治理。

在宁波市已建工会规模企业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达96%,建成了余姚“阿良工作室”、奉化“老李工作室”等市县两级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51家,调处案件1800多件,涉及职工2800余人。

宁波以承接全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试点为契机,推动劳动争议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共排查职工队伍稳定风险5936件、化解5835件,工会心理咨询热线服务400多人次,“甬工惠”APP“在线律师”平台提供法律咨询350多件。

宁波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宁波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百万产业工人消防和技能提升行动、事故隐患随手拍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强工伤事故预防联动机制建设,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生命健康权益。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