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多形式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摘要:截止目前,已实现搬迁有劳动力家庭就业6324户14540人。其中:县内就业6383人、县外省内就业1004人、省外就业7153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7.2%。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吴承坤、程晖从江县是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是52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从江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721户31872人,其中搬迁有劳动力家庭6324户劳动力16660人。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从江县紧盯易地扶贫搬迁户重点人群,发挥政策叠加作用,狠抓群众就业。截止目前,已实现搬迁有劳动力家庭就业6324户14540人。其中:县内就业6383人、县外省内就业1004人、省外就业7153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7.2%。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从江县紧紧围绕“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按照“近期就业、中期创业、远期产业”总体思路,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劳务输出就业、进扶贫车间就业、企业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
组织劳务输出就业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针对大部分群众外出就业意愿不强这一现象,从江县早安排早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精准采集就业岗位,深入群众宣传推荐就业岗位。
从江县通过中国贸促会、澳门特区政府、杭州萧山区等“对口帮扶单位”采集劳务就业岗位,通过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等省直帮扶单位和部门推送岗位,通过县劳务专班采集就业岗位,通过乡镇、村及群众自己寻找就业岗位“四种方式”采集就业岗位。县乡村三级劳务合作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等力量,“面对面”、“点对点”地向搬迁群众开展劳务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岗位宣传,激发搬迁群众“走出去”思想动力,营造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增收、去打工”和“抗疫情、保就业”的良好声势。
从江县在精准采集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创新工作方式从实际出发建立劳务就业激励机制,一是落实统一配备行李补贴,凡经过组织发动实现劳务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按300元/人的标准统一配备行李箱、被子、日常用品等行李。二是落实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就业稳岗达6个月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省外1000元/人、县外省内500元/人。
从2月19日开始,从江县分批分次包专列14趟,大巴直通车237班次,免费集中输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外出就业,累计实现组织化劳务输出7000余人,实现劳务就业从“零星式”向“组织化”转变。
美娥社区的搬迁群众杨书杰,是一名年轻的小伙子,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今年疫情期间,通过宣传发动,他同意去外地参加企业的就业面试。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派出专人并包专车送他及部分群众到贵阳富智康电子精密有限公司面试。面试成功,目前杨书杰在贵州省贵安新区贵阳富智康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进扶贫车间就业
针对年纪较大、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在家照顾老人或小孩,外出就业愿意不强等搬迁劳动力,从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针对安置社区扶贫车间的建设场地出台了“三免两减半”政策,即从2020年开始,对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达5人以上的各安置小区扶贫车间建设场地实行“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即头三年免租金,第四、第五年租金减半,积极引进扶贫车间进安置社区,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经济收入。
截至目前,已在银新、美娥、井当、贵运、南苑、广龙、许家桥、三百河等8个社区开办扶贫车间、生产基地等共21家,解决就近就业工作岗位约1800余个,在建扶贫车间3家,预计增加就业岗位100余个。
扶贫车间不但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还让搬迁群众的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搬迁群众潘婢引、邓金欢进入贵运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后,他们均勤学好问,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普通员工上升为班组长,不仅自己能实现稳定就业,还能带动更多的搬迁群众学好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引导企业吸纳就业
从江县充分用好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县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从江县不定期召开县内企业座谈会,向企业宣传国家和县关于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要求企业逐一在会上就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作表态。
同时,从江县还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及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附近企业收集岗位。截止目前,累计收到县内各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1500余个。
为确保搬迁群众就业落在实处,从江县及时印制县内企业就业岗位信息一览表发到各乡镇、各社区,通过帮扶干部进一步做好宣传。
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美娥社区的王小正通过帮扶干部引荐到贵州怡家人科技有限公司上班。该公司就在小区门口的马路对面,直线距离200米。王小正的妻子为社区全日制公益性岗保洁员,女儿大学刚毕业,在社区做网格员。一家人有了很好的生活日子。
公益岗位吸纳就业
从江县针对文化水平不高、年纪较大、需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搬迁群众,采取“社区+网格员+楼栋长”的管理模式,在各小区合理设置社区专职人员、网格员、保洁、保安、楼栋长等岗位,既解决就业又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目前,已开发公益岗位953人,其中全日制公益性岗位244人、县级临聘73人、扶贫公益性岗位350人、就业扶贫援助补贴岗位286人。
在县城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银新社区的搬迁群众韦元星,他之前当过村干部,思想比较先进,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在小区里当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资虽然不高,但能更好的照顾家人,他一直感恩奋进。现如今,他儿子已胜利考上工作岗位,女儿还在读高中,他对现在的工作岗位很满意,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网格员的同时,还深入群众宣传,以自己的故事言传身教带动搬迁群众勤劳致富。
自主创业就业
从江县积极鼓励搬迁群众创业带动就业,将安置小区门面优先向本小区搬迁群众竞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群众减免12个月租金,非贫困人口搬迁群众减免6个月租金。目前,银新、许家桥、三百河、广龙、贵运、南苑、美娥等7个社区门面有352间已由本小区搬迁群众竞租,解决了500人左右的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安置在县城内安置点银新社区的搬迁群众叶长,原居住在东朗镇,现在在小区里租了两间小门面,开设家庭小作坊,主要制作雨伞、太阳伞,产品很有销路,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
发展产业就业
从江县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养鸡、百香果、蔬菜等四大产业来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一是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按照“一核八点十九区”规划落实1个核心区、8个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目前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1375.27亩(万棒)。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按照“一核一带多点”规划,2019年全县林下养鸡产业总规模达95.53万羽。
三是扎实推进百香果产业。按照“一心两带”布局,建立洛香—贯洞“核心区”和丙妹—下江—停洞、西山—斗里—翠里“两带”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目前,已完成新建种植面积1400亩和示范点创建2个582亩。
四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重点打造了8个2800亩坝区示范基地。
从江县“四大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解决就业岗位5368个,其中固定岗位2093个,临时岗位3275个。同时,从江县还在银新、南苑两个安置小区地下停车场打造2.4万㎡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年可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