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刘少奇长女逝世:11岁被找回父亲身边,曾主动报名下放内蒙古生活20年

2020-06-11 15:31 法制晚报
刘爱琴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刘爱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979年刘爱琴得以平反,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

政知君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刘少奇同志长女刘爱琴于2020年6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刘少奇长女逝世:11岁被找回父亲身边,曾主动报名下放内蒙古生活20年

刘爱琴1927年在湖北汉口出生,出生后就被交给汉口一户工人家庭抚养,曾被迫到其他人家当童养媳,1938年被党组织找到并接回延安。

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979年得以平反。刘爱琴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

此外,刘爱琴曾获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以及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

8岁被迫成为童养媳

“11岁之前,我就是个小流浪儿,不知道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2016年3月,89周岁的刘爱琴在南京参加签赠《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一书的活动时说。

刘爱琴出生后就交给汉口一户人家抚养。“养父养母把我当作亲生孩子养大,当时家里很穷,连个固定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8岁时,因为穷困,养父母无法支撑,把刘爱琴送到城里的亲戚家。“后来才知道,我是被卖给这家当了童养媳。”

刘爱琴在这里被当成“长工”。“每天天不亮,我就被喊起来劈柴、扫地、担水、烧火,整天都在不停地干活,稍不满意,就会挨打,胳膊上、腿上,到处是淤青。”

《现代快报》报道显示,刘爱琴曾回忆说,有一次自己去井边打水,往上提水桶时眼前一黑,身子随着水桶掉进井里。“幸亏男主人比较好,赶紧放下梯子把我捞了上来,才捡回了一条命。”

在苏联十年,亲历苏联卫国战争

1938年,刘少奇随革命队伍到达延安后,请托人帮忙寻找女儿。周恩来得知此事,在汉口一家报纸刊登了寻人启事,从而找到了刘爱琴。同年3月,11岁的刘爱琴前往延安,和父亲团聚。

不过,刘爱琴的妈妈何宝珍已经于1933年在上海参加革命时被捕,后英勇就义。

1939年,刘爱琴和哥哥刘允斌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进入苏联10年制学校读书。

刘少奇长女逝世:11岁被找回父亲身边,曾主动报名下放内蒙古生活20年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刘爱琴和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在后方生产苏军的军服、食品,有时还在军队的医院照料伤病员。

《法制晚报》曾报道,刘爱琴回忆说,战争刚开始时,德军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儿童院附近的上空盘旋。“那时候,像我哥哥那样大班的孩子都要在房顶、门口等地方值班,盯着飞机有没有来;我们中班的孩子负责保护那些还没上学的孩子撤离,飞机一来,我们就一人领一个孩子往防空洞或者防空壕里跑。”

战争结束后,刘爱琴于1946年考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学习经济计划专业。1949年,她与秘密出访苏联的父亲刘少奇一起回国。

主动要求下放,在内蒙古生活20多年

刘爱琴回国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1953年她被分配到国家计委综合局工作。

刘爱琴2015年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一件关于父亲的事。她说,1951年,在讨论她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时,系党支部接受刘少奇的意见,没有让刘爱琴通过。“父亲认为我不够艰苦朴素,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

刘爱琴当时很惊讶,痛定思痛之后,她决定要做出样子给父亲看。

1958年,在国家计委机关工作的刘爱琴,看到许多关于机关干部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在精简机构中主动要求下放。受到感染,刘爱琴也报了名。

同年7月,刘爱琴一家三口告别北京,去了内蒙古。她在内蒙古生活了20多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爱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979年刘爱琴得以平反,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

资料 | 法制晚报 现代快报 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