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百草沟:民俗特色产业长袖善舞
摘要:百草沟镇素有“象帽舞之乡”“民族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朝鲜族传统民俗、山水风光、特色农业、古遗迹遗址等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为核心、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绿色生态休闲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生态、民俗等多种优势齐聚的旅游资源良性开发的状态,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百草沟镇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境西南部,辖区面积584.02平方公里,东与图们市、珲春市隔山相望,西与安图、龙井毗邻。百草沟镇是吉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吉林省特色小镇,全镇辖34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6296户13408人,其中汉族占46%,朝鲜族占54%,是汪清县朝鲜族人口居住最多的乡镇,是典型的民族乡镇,保持了朝鲜族能歌善舞、开朗活泼、勤劳朴实、善良贤德的传统文化。
发展以村屯为主的旅游产业经济带
百草沟镇素有“象帽舞之乡”“民族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朝鲜族传统民俗、山水风光、特色农业、古遗迹遗址等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为核心、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绿色生态休闲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生态、民俗等多种优势齐聚的旅游资源良性开发的状态,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挖潜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是开发花谷旅游产业项目。为了充实和丰富百草沟镇乡村旅游内涵,2017年开始投入672万元,启动20公顷棉田花海项目建设,已建设七彩路面、驳岸工程、小木屋等旅游基础设施,花海园区内已种植玫瑰、金达莱等花卉几十万株。2019年,申请1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建设二期花谷项目。项目总投资1367万元,建设景区连接路、停车场、环境整治设施、生态卫生间、垃圾处理设施、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游客服务设施、步行道等。
二是发展旅游产业经济带。规模达1000公顷的油牡丹项目,年吸纳劳动力预计可达1000人次;辖区内的“汪清县100MW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提供1200万元的扶贫收益,带动全县40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持续建设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温室科普中心、蔬菜采摘园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农、牧、光、游互补的生态光伏产业园。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百草沟镇辖区内形成“象帽舞基地·棉田村”“魅力乡村·新田村”“特色村寨·凤林村”“红豆杉基地·仲坪村”“光伏基地·牡丹池村”等以村屯为主的旅游产业经济带。
三是开发保护历史遗迹。据1952年考古发现,作为人类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古代百草沟镇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不仅分布范围大,而且文化内涵丰富,较全面地反映了沃沮人的社会生活。此外,百草沟日伪警察署,是迄今为止汪清县保存较完整的唯一一处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杀害无辜群众和抗联将士的历史见证地。目前,汪清县正在谋划开发保护古代及近代遗址,结合旅游产业,充分实现遗址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因势利导,发展民俗特色产业
一是发展民俗特色餐饮产业。朝鲜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朝鲜族饮食文化,百草沟镇作为典型的朝鲜族乡镇,2001年便开辟了“中国朝鲜族美味风俗食品一条街”,汇集了狗肉、豆腐、小河鱼汤、朝鲜族酱汤、冷面、打糕等特色食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美味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朝鲜族香肉馆”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余人次,在延边州内民俗餐饮类中独树一帜。
二是发展朝鲜族特色民宿产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百草沟镇依托凤林村等传统朝鲜族老村寨,开展特色村寨建设。2012年以来,陆续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5个,累计投资350万元,打造了凤林村露天博物馆、朝鲜族民俗用品展览馆、特色民居等。特色村寨年游客量可达到5万人,带动就业20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养老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在建设中的满天星旅游公路建设,目前完成投资7000万元,已经完成第一标段8公里沥青路面铺设和第二标段2公里的下挡墙施工,工程竣工通车后,将对百草沟镇的新田、棉田、富岩等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助力百草沟镇打造成绿色稻作、珍稀植物培育、特色产业集聚、农产品加工物流、玉女满天风景区、民族风情村寨、综合服务中心等集合的湖光山色田园综合体。
发挥旅游产业经济带作用。重点打造以南部“满天星旅游”至北部“光伏发电”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线路包括“象帽舞基地·棉田村”“魅力乡村·新田村”“特色村寨·凤林村”“红豆杉基地·仲坪村”“光伏基地·牡丹池村”,形成以“食、住、采摘、垂钓、农耕体验”等民俗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百草沟镇积极推进农业农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养老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