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垦利区:“五聚焦”决战决胜医保脱贫攻坚年
摘要:聚焦摸清底数,医保扶贫对象“一个都不能少”。将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和即时帮扶人员纳入医保扶贫范围,按照国标、省标、市标分别进行标注,作为国家、省、市各级考核依据。将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做好备注工作,形成具体到人、信息完备的医保扶贫对象信息库。对未参保人员进行逐一核实、逐一销号,确保不漏一人,目前,垦利区4012名建档立卡、166名即时帮扶贫困人员全部实现精准覆盖。
中国发展网讯 张美华、秦波涛、记者殷晓旭报道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医疗保障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采取“五聚焦”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医保扶贫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医保扶贫攻坚任务,努力构建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
聚焦摸清底数,医保扶贫对象“一个都不能少”。将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和即时帮扶人员纳入医保扶贫范围,按照国标、省标、市标分别进行标注,作为国家、省、市各级考核依据。将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做好备注工作,形成具体到人、信息完备的医保扶贫对象信息库。对未参保人员进行逐一核实、逐一销号,确保不漏一人,目前,垦利区4012名建档立卡、166名即时帮扶贫困人员全部实现精准覆盖。
聚焦三项制度,医保扶贫政策“面面俱到”。一是落实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补贴政策,采取直接扣减个人缴费的方式进行,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020年已为40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缴纳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22.46万元。二是严格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医保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5000元,取消封顶线。对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后,按照不同档次给予再报销。贫困人口使用大病保险特药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为60%,封顶线为20万元。三是强化医疗救助工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设救助起付线,给予70%的救助,每人每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2万元。对贫困人口一个医疗年度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经 “五重保障”报销后剩余个人承担的部分,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70%的比例给予再救助,年度累计救助限额1.2万元。
聚焦动态管理,医保扶贫信息化建设“纵横联动”。建立与扶贫部门、民政部门的信息交流长效机制,尤其是做好即时帮扶人员、新进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信息共享,建立横向部门信息共享、纵向省市区管理服务联动的“医保扶贫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保扶贫对象实时在线变更、动态监测,确保扶贫对象全面、及时纳入,确保新增人员及时参保、脱贫脱政策人员及时销号。进一步规范贫困人口台账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医保政策台账和医保工作台账,动态监测医保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聚焦优化服务,医保扶贫经办“细致入微”。一是按照省、市局部署,依托全省统一的医保扶贫对象经办服务平台,做好“医保扶贫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与医疗机构结算系统的无缝衔接,实行全省统一的医保扶贫对象就医结算单,实现辖区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一窗口办理”,出院时只需缴纳自付部分,不用再到其他部门报销。二是实施流程再造。针对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不同的结算性质和特点,优化支付结算程序,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垫资压力和跑腿负担。三是加强门诊慢性病管理。及时将医保扶贫对象中慢性病患者纳入门诊慢性病管理,做好医保报销和药品供应保障工作。针对医保扶贫对象中失能人员、慢性病群体及60岁以上老人,通过网络、电话、掌上服务等手段,积极推进建立集处方流转共享、复诊检查、咨询服务、帮办代办、送药上门、线上医保支付于一体的“互联网+医药服务”模式,满足群众便捷就医购药需求。
聚焦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托起困难群众幸福“底线”。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坚决完成医疗保障脱贫攻坚硬任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各地医保扶贫工作要平稳过渡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框架内。为切实做好医保扶贫工作,垦利区医保服务中心不断加强与区财政部门沟通,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确保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及时落实到位。同时,加强与扶贫、民政、卫健、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