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全科网格化管理模式
摘要:榆中依托“一标三实”,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对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社区矫正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魏祎鹏、记者王斌报道 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平安榆中,甘肃榆中县按照“三标”(标准建设、标准管理、标准流程)建设思路,规范化建设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台。
据了解,榆中县着眼三级综治中心从“建起来”到“动起来”,通过织密国家安全防控网、社会治安防控网、矛盾纠纷防控网、技防人防防控网“四张网络”、发挥乡镇党委政法委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平台“三个作用”、实施党建促治、网格促治、便民服务“三项工程”,构建“433”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探索“支部建在网格上”工作模式,协调推进“五治融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通过网格化管理延伸县、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触角,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处置能力。一方面,“定格、定人、定岗、定责”形成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社区按照“街巷型、楼院型”进行划分,农村按照村民小组(社)进行划分,实行三级网格管理,乡镇为一级网格,行政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民小组(楼院)为三级网格。共划分18个一级网格、242个二级网格、1502个三级网格。
另一方面,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乡镇综治中心干部、司法助理员、民政助理员、禁毒专干、行政村兼职人民调解员、城市社区聘用综治员、村民小组组长、楼院长、平安志愿者分级分类履行本区域网格员职责,建立党员核心团队、日常管理团队、社会服务团队三大团队,每个服务团队设立一名队长若干名副队长,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义务服务,并负责本级“四张防控网”工作落实。
同时,榆中依托“一标三实”,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对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社区矫正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