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疫情之下,“危”“机”交织的文旅产业何去何从

2020-03-30 17:24 中国发展网

疫情之下,“危”“机”交织的文旅产业何去何从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公欣

1月29日,本来想利用春节假期去埃及旅游的小赵跟好友聊天纠结道,自己到底是退全部团费还是延期去其他地方旅行。3月6日,小赵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全球疫情趋势日趋严峻,恐怕一时半会难以结束,小赵觉得短期内是没有办法去国外旅游了。

事实上,这段期间,像小赵这样本来制定了美好旅游计划却因疫情无奈受阻“泡汤”的人不计其数。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多地旅行社、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化经营场所等全部暂停运营,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一律推延或取消。据相关测算,仅春节假期,文旅产业损失就超过5000亿元。文旅行业成为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已经在家居家办公近两个月的小赵直言自己终于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境和美好。疫情当下,当文旅产业遭遇“黑天鹅”,无数人不得不“禁足”家中,这种想要去看外面世界的意愿似乎更为强烈了。然而,究竟疫情之下文旅产业“危”从何来?“机”藏何处?疫情过后会出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梳理。

“危”

“疫情发生后,去哪儿网依照相关国家规定和程序对订单进行了处理,我们在用户预订的各个环节强行增加提示,甚至阻止用户下单,通过‘撵走客人’的方式,让用户在疫情期间出行前谨慎购买旅游产品。”一位去哪儿网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据了解,去哪儿网启动应急机制,全员支援客服,帮客服分担压力,团队协作先后六次升级疫情期间退改保障方案,为用户处理近千万的订单退改需求,涵盖国际国内机票、酒店、火车票、度假、用车等所有品类。

去哪儿网的疫情应急行动是文旅行业遭遇“黑天鹅”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下旬以来,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引发潜在风险,我国政府引导群众居家过年,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关闭旅游景点、暂停影院和各类娱乐场所营业。

据有关机构参照近3年的数据测算,常态下2020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应在4.5亿人次左右,旅游收入预计达5500亿元。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显示,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下降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此外,电影业的春节档是全年票房收入的重要部分,今年春节档异常冷清,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元,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达14.58亿元,票房收入仅为去年的0.1%。

3月17日,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该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企业对2020年度经营状况预期有大幅度亏损的占52.9%,有10.8%预期可能破产,21.7%略有亏损,9.4%持平,预期有盈利的企业只占5.2%。此外,疫情对旅游企业用工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调研结果显示,有裁员的企业占27.7%,降薪的企业占16.2%,采取停薪留职的占10.5%,18.9%的旅游企业停止招聘,没有变化的占26.7%。

该调研报告认为,疫情导致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漫长的恢复期。对于大部分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需要尽快取消对于普通民众的过度隔离政策,并且尽快恢复铁路、航空等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转,确保员工能够尽早回到工作岗位。文旅主管部门应积极呼吁,快速推动旅游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实际上,不仅仅是国内,将视线聚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不仅对中国文旅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全球旅游业因为中国游客的减少也“陷入窘境”,严重依赖中国旅游业的亚太地区正经历中国游客缺失带来的损失,而欧洲和美洲部分地区旅游产业也受到波及。

据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强传染性,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对中国公民出入境进行了管控,根据非典疫情的影响轨迹分析,预计出境游和入境游将比国内游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对于严重依赖中国游客的境外旅游目的地,预计持续影响将延续到三季度乃至全年。如,日本旅游业协会2月3日表示,从今年1月底中国政府暂停团队出境旅游至3月底,预计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国团体游客可能超过40万人,游客数量不及往年的半数。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因疫情肆虐,韩国至中国的航线已缩减约40%,这导致韩国酒店、旅游、流通行业需求萎缩。泰国国家旅游局预计,今年来自中国的游客将减少至少200万人次,疫情将给泰国旅游业造成30亿美元的损失。

“机”

疫情是冲击,是考验,更是一次让文旅行业“华丽转身”的契机。实际上,中国经济导报梳理多个机构的研究报告发现,多数报告认为疫情对文旅市场需求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并不影响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态势。更有报告认为,疫情给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冷静期。疫情的发生,会让一些核心能力不强的企业率先退出市场,从而使旅游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疫情也会催生一些新的业态和模式,重塑人们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旅游企业要看清外部发展环境和趋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有可能在疫情过去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疫情为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在3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疫情期间,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形成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异军突起,一个是逆势上扬。

据介绍,以线上文化和旅游内容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在线服务,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疫情期间,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据统计,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

毫无疑问,疫情激发了新的创造力,更新了消费方式,快速加速了我国云智慧服务领域3~5年的大跨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新市场引领市场新需求,疫情之下家庭旅游消费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比如科普亲子模式下的“居家非遗手作”、“云上旅游”、“云上美食”等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内容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因此,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新技术重塑了文化旅游业运行模式,要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为基础支撑,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创新必须以人为中心,做好产品,做优服务。从需求端来看,文旅消费体验趋向分层化、复合化、散客化、个性化等方向转变,对应的企业也应提供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设施和技术支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也有赖于地方文化资源禀赋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加快推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智慧旅游产业发展。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为亿万游客提供优质的‘智慧服务’,全面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品质。”该专家表示。

事实上,在此次疫情中,也普遍暴露出了文旅产业内部存在的体系化、制度化的应急措施不足问题。未来势必将加强现代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国家与地方的协调互动机制,增强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互助机制。

“转”

日前,扬州瘦西湖景区迎来首批大型团队游客。而接待他们的是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等领导,这被媒体称为扬州“1号导游”。无独有偶,3月23日,浙江桐乡乌镇的乌村景区里,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变身导游,与桐乡四套班子领导一道,带着桐乡10名游客畅游乌村。

从上述各地一把手亲力亲为力促文旅产业恢复“日常营业”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随着国内疫情的日趋稳定,文旅产业“回血”在即。正如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受到控制之时,就是行业发展开始恢复之时。从供需两个方面来看,目前来看,疫情对需求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后续的消费需求或将报复式反弹。而从供给端来看,疫情恰好提供了一个行业磨炼内功的机会,产品和服务创新及供给能力或将由此得到提升。一旦疫情解除,将迎来供需两旺。

实际上,近段时间,各地还推出多项举措助力文旅行业渡过难关。如,山东研究制定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推市场恢复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4个方面促进文旅产业复苏;上海针对文旅行业面临的流动资金紧张、市场订单减少等痛点难点,推出金融服务举措,精准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联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将安排信贷资金100亿元,专门用于帮助文旅企业。此外,江苏省也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希望能抓住这波疫后“补偿性消费”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数字文旅产业也被各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出了具体部署。高政表示,文旅部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帮扶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二是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业态,鼓励创业创新;三是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四是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

相关研究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将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场洗礼,可以预计2020年会有一批同质化的企业和项目被并购或遭遇关停,企业同质化竞争或烧钱发展的比重将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从创造客户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触发更多有市场价值的创新出现。

毫无疑问,对于文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专家建议,这些企业一方面应开源节流,及时止损,重构自身的成本能力,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重新谋篇布局,积极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市场和营销的研究,强化科技的应用,加强研发升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以迎接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反弹。

还有业内专家建议,鼓励旅游消费要从激励和调节流量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政府补贴、强制安排旅游休闲时间等项措施,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成现实的市场需求,促使旅游市场在短时期内复苏振兴。地方政府应尽早谋划,制定旅游振兴计划,积极考虑编制促进夏季或秋季旅游业的振兴计划。建立文旅产业扶持专项基金,加大旅游企业财税激励、减免政策,加快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稳定从业人员队伍。精心策划旅游复苏活动,推出“高铁+门票”“旅游券”、餐馆、旅店、零售店打折等一系列促销活动等。

责任编辑:公欣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