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硬核: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数说抗疫”上线

2020-03-25 16:47 中国发展网 成静
疫情数据 社会调查 数说抗疫 大数据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之新功能模块“数说抗疫”正式上线,该模块基于疫情发生以来的数据收集和社会学分析,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新冠疫情决策、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理以及公众了解疫情形势、学者进行相关领域深度研究提供精准详实数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成静

“国之大疫、大灾对社会学研究而言,是一场代价昂贵的社会实验,决不能让罹难者白白牺牲,要从中找问题,做研究,定对策,为完善社会重大风险研判、防控机制以及有效舒缓社会压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炜说。

222824788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之新功能模块“数说抗疫”正式上线,该模块基于疫情发生以来的数据收集和社会学分析,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新冠疫情决策、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理以及公众了解疫情形势、学者进行相关领域深度研究提供精准详实数据。

据李炜介绍,“数说抗疫”功能模块上线的包括“分地市疫情走势数据”和“居民求助数据”信息。其中“分地市疫情走势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列有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75个地级市的逐日疫情数据;“居民求助数据”主要汇总疫区居民在患病求治、日常生计、经济收入等各方面的困难求助信息,已收集整理1300余条案例,总计40余万字。“数说抗疫”为研究公共危机应对、社会治理、社会变迁,科学翔实地记录和保存了珍贵的数据资料。数据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各界人士及相关领域学者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平台,注册账户查询并使用相关数据。

精准上线各地级市疫情数据,支撑防控决策

疫情走势数据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治愈病例、医学观察、死亡病例等五大类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主要在于为流行病学、公共医卫、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比如可以通过确诊病例的增减走势,了解病毒感染的趋势和防控举措的效果;通过治愈率(治愈病例占确证病例的比例)来看医疗救治的效果;通过病死率(死亡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来看病毒的“毒性”。疫情走势数据若和全国分地市的人口迁徙数据结合,便可为地方风险等级的判定提供基础;若和各地市医疗资源数据(床位数、医生数等)联合分析,就可判定是否需要更高层面的资源统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疫情走势比较,还有助于发现疫情特征及规律。

“分地市疫情走势数据库”的数据信息来自全国各省市卫健委当日公布数据,但并非简单的网络抓取就可实现。如省、地市、区县各级的数据发布期不一,事后调整方式不一,都会带来数据收集中的误差。为准确掌握新冠疫情的详实基础数据,工作团队制定了数据收集、校验、汇集的严格的工作流程。18人的工作团队每个人负责两个省份,直接对接至各地级市卫建委,及时更新补录相关数据以及全国疫情数据,形成“区县-地级市-全国”闭环。全体成员“5+2”“白+黑”,历时1个多月的紧张建设,形成了全国覆盖面最广,数据可信度最高的疫情数据平台。

集中关注疫区居民求助案例,应对社会失序

疫情的突发带来严格的管控措施,强烈的社会干预政策是战胜疫情的保障,但正常社会生活秩序中断,社会的一部分功能停摆,体现在居民的求助信息中。居民求助数据收集整理小组,从关注疫情下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居民求助信息入手,系统收集分类梳理,形成案例清单,为研究疫情对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提出有效预案建立数据库,加强改进社会治理打下基础。

据李炜介绍,截至目前,团队已经收集整理了1300余条居民求助案例,总计40余万字,包括案例原文本和Excel数据库两部分。在求助案例中,以湖北肺炎患者求助就医为主,此外还包括其他重病患者就医困难、慢性病患者买药困难、因疫情交通管制带来的复工困难、滞留武汉人员生活困难、农产品滞销、宠物遭到遗弃、贫困家庭学生上网课困难、民众生活物资购买困难、特殊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等问题。在湖北肺炎患者求助就医的案例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分别是:患者急需入院但医院没有床位、家中一人患病导致全家感染、轻症患者照顾重症患者、行政就医流程下医院拒收个人患者、行政就医流程下通不过核酸检测这一关迟迟不能入院治疗、在社区排队等待核酸检测、在医院排队等待治疗、在等待医疗中病情加重、隔离点无医护、家长感染老幼需要照顾、往返医院交通困难,等等。在其他重病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中,主要是因疫情期间其他科室门诊关闭,带来的癌症患者急需手术、白血病患者急需化疗、抑郁症患者断药而病情复发等问题。

“通过对案例文本的词频分析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医院,其次分别是社区、确诊、隔离、排队、紧急等词语。这与案例中绝大多数是求助就医以及社区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契合。”李炜说。

这些求助案例主要来源于微博、网络新闻报道、微信朋友圈、各类视频软件等途径。大多数案例中,求助者都公布了自己的姓名、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甚至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不过,李炜强调,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恪守研究伦理,保护个人隐私,对案例文本进行了去敏感处理。

中国社会历来是人情社会,社会个体遇到困难要求助,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人际圈子。随着现代社会变迁,个体越来越依赖正式的社会援助机制。然而,李炜说,一旦机制失灵,对于个体而言无疑将是灭顶之灾。这些案例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反应映前社会治理短板,透析社会承载压力的脆弱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性,并将为改进社会治理提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基础。

责任编辑:成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