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抓健康产业发展先机
摘要:特别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后,如何通过新科技新工艺和传统中医药产业,中西医结合等手段,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和健康产业,将显得尤为重要。
罗 军
未来10年,健康产业将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产业,占GDP的比重将从现在不足5%扩大到17%左右,规模将达到或超过20万亿。健康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健康中国2030行动的深入实施,全民健康的持续推进,健康产业的意义和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特别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后,如何通过新科技新工艺和传统中医药产业,中西医结合等手段,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和健康产业,将显得尤为重要。
认识健康和健康产业
健康主要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本文着重谈身体健康。简单来说,健康就是没病没痛,能吃能睡能战斗,身体好,心情好,抵抗疾病能力强。当然不排除去体检的话,很多指标可能不正常,但是仍然可能活到 100 岁。可以说,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指标都非常正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可能几乎没有人是绝对的健康,会出现很多指标超标的现象。人体内有很多菌类,有些菌类超标了对身体就会有副作用,就会暴发疾病。如果这些菌类都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对身体反而有重要作用。
有了健康,自然就离不开健康产业。健康产业就是围绕人的身体功能长期保持正常状态和正常活力所服务的上下游产业。健康产业发展初期一般是医疗机构(医院)和制药企业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医疗器械(主要是指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医疗装备)。后期则会发展到数字化医疗(含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含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
健康产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如果以药为主线,可以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前端是药的种植,中端是药的生产和加工,后端药进入医院则进入流通和服务端。健康产业如果以医院(医疗)为主线,则可以体现为服务端。无论是药还是器械、医用材料、配套服务,都是为病人服务,不涉及第一、第二产业。
我国健康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10 年前国内还没有健康产业这个概念。因为,政府层面对健康的定位,还主要是公共卫生的概念。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之后“健康中国”概念被频频提及。“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将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等 8 个方面推进。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医院)、药品(含保健品营养品)、医疗器械等三大板块。健康不只是医院的事情,也不只是有病没病的事情,而是国家整体战略,上升到国民综合素质提升和国民幸福的层面,将疾病预防与疾病治疗、病后康复保养、增强身体体质、树立良好生活习惯等大卫生、大健康诸多要素紧密结合。
“健康中国 2030”行动不仅仅是要做到全民健康,全民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而是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与健康幸福指数,同时大力提倡科学健康、主动健康和健康管理,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和良好的生活活动规律、拓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做到医养全覆盖、健康全覆盖。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金融、保险、产业基金、医疗机构、医疗院校、地方政府、投资商全方位参与,共同配合,才能做大做强我国健康产业。“共建共享”将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打通健康领域全要素市场,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重新认识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会爆发巨大的市场需求。按照健康产业占GDP15%的比重来看,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将至少突破20多万亿元。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仅5万多亿元,至少未来10年,将会增加15万亿元。健康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外延和内涵都不同程度拓展,为疾病预防、疾病检测、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养生按摩、运动休闲、营养品、护肤品、医疗美容、医疗护理、度假医疗、可穿戴、人工智能、3D 打印、机器人等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商机。
健康产业围绕以预防为主,主动锻炼,主动健康、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康旅结合,呈现出社保医保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的多模式发展业态。某种程度上说,今后的健康产业就是维持健康的产业,也是治疗疾病与康复疗养的产业,也是健康管理的产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健康产业大格局中,医院不再是轴心,药品也不再是必需品,看医不再困难。但是医院永远不会消失,医生反而变得更有社会地位;药品也不会消失,各种特效药、保健品、营养品将更加丰富。医院的表现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社区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养老医院、疗养医院、康复医院将成为健康的守护神。医院布局将变得更加分散,更加扁平化,更加社区化,更加特色化。
以“医养”“康养”“疗养”“康旅”“互联网健康”“智慧健康”为主体的健康产业综合体商业模式将遍布中小城市和乡村。空气质量好,环境气候好,交通优势明显,有山有水的旅游度假区、乡村度假养生地将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健康产业综合体项目,也可以说是健康产业小镇项目,涵盖了吃、住、游玩、就医、度假、休闲娱乐、养生的全要素。一个健康产业度假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回报也是可观的。但是未来这样的项目多了以后,竞争也是很激烈的,高品质和独具特色的项目才能脱颖而出。有人把这种模式称为“大健康产业”。之所以加上“大”,是因为与传统的医疗与药品二元模式比较,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为了更好地区别和突出重点,变成“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大”,突出了健康产业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把我们的吃、住、游玩都包含进去了。
如何布局健康产业
我们探讨了健康产业新的发展趋势,跨界发展、集群发展、协调发展是显著特点,明确了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服务化将是健康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若干各具特色的健康产业小镇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旅游度假区、温泉度假区、养生度假区、体育度假区、海上度假区、森林度假区、特色乡村诞生。健康将是一个常态化的话题,无论工作方式还是生活方式,无论饮料还是食品,无论预防还是治疗,无论运动还是休闲,我们都需要拥有自己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健康方式。
3D 打印+医疗,潜力无限。3D 打印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制造技术,核心是解决许多复杂的高难度个性化制造难题,在工业领域、生物医疗领域、文化创意领域、建筑领域都有非常成熟的应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 3D 打印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一是体内植入物,主要是骨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二是手术路线规划,手术导板;三是打印器官、细胞软组织。
体内植入主要用于病人骨骼坏死或车祸等原因导致的粉碎性骨折等情况下。过去这样的疾病基本上给病人宣判了“死刑”,只能终身躺在轮椅上,现在有了3D打印技术,病人可以重新站立起来,并正常行走和工作。如今,人工寰枢椎(人工椎体)、全颈椎、多节段胸腰椎、人工肘关节、人工腕关节、全膝关节、人工全骶骨、半骨盆(骶髂关节至耻骨)等多项个性化设计假体置换均获得成功应用。
3D 打印技术向我们展示了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第一,可以根据人体骨骼缺损形态随意塑形,通过患侧反求技术或健侧镜像转换制作出与原局部解剖形态一致的假体植入物,尽可能恢复患者骨骼的外观和功能。第二,关节假体植入物可联合多孔仿生技术,使植入物不仅具有精确的三维空间结构,其内部微孔结构还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使活体骨与假体牢固地结合起来,促进骨组织修复和骨骼素的再生。第三,可打印出具有组织活性且解剖结构完全与人体匹配的工程骨。3D 打印技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了内植入物与受区的匹配度,以符合解剖及生物力学的需求,满足不同运动习惯、性别、人种和职业的个性化需要。相关研究表明,在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与重建治疗中,对残留骨盆结构进行个体化半骨盆假体的设计,使得个体化假体完美匹配残留结构,能够实现患者术后最优化功能重建。
医疗机器人代表最高科技水平。具有显著的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特征,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医疗机器人是集医学、影像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广义的医疗机器人包括康复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大多情况下,人们把医疗机器人归类为服务机器人范畴。
手术机器人主要是指微创手术机器人,包括腹腔镜、骨科、神经外科等类型。达芬奇医疗机器人作为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几乎垄断了全球微创手术医疗市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成功且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前列腺切除手术上应用最多,现在也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瓣膜修复和妇科手术中。目前,全球大概有5000台达芬奇医疗机器人,其中超过一半在美国,我国大概有200多台,每台的售价最高峰时接近3000万元,现在大概2000万元。不仅设备贵,而且达芬奇的耗材也十分昂贵。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每条机械臂使用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带动了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投资热潮,全世界曾经诞生了上百家意图超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企业。全球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有望突破 200 亿美元,其中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的规模最大,而康复机器人的增速最快。
康复机器人异军突起。其功能是让行动障碍者重新恢复正常,它主要服务于残疾人士、中风病患者和因运动受伤的人士,康复治疗是他们的刚需。康复机器人包括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最早实现商业化的康复机器人是由英国Mike Topping公司于1987 年研制的Handy1。最 早 进入 市 场 的两种 康 复 机器人 除 了Handy1之外,还有一款名为MANUS的康复机器人。Handy1有5个自由度,残疾人可利用它在桌面高度吃饭,MANUS是一种装在轮椅上的仿人形手臂,有6个自由度,其工作范围可由地面到人站立时达到的地方。随后,以色列ReWalk公司于2001年也推出了康复机器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这个领域。国内有超过7000多家康复医疗机构,但能提供康复训练的不到1/3。
服务机器人无所不在。过去把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当然,对机器人本身的界定和认识,有各种说法。《机器人2.0时代》一书中,把机器人看作是自动化的机器,认为现在我们所说的机器人只是自动化的机器,并不是机器人。显著的特点是,机器人具有与人交流和互动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认知和感知能力。全球第一台机器人于1963年诞生于美国。之所以被称作机器人,是因为它像人的手臂。我把过去的机器人时代归类为机器人1.0时代,就是机器的自动化时代。现在机器人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因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机器逐渐具备了与人互动的行为能力和感知能力,人机一体和人机互动将变为可能。我把正在到来的机器人时代称为机器人 2.0 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也就是计算机能力。显然,美国 已经走在前面,并引领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展。
智慧医疗无处不在。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描绘的所有智慧产业项目、智慧生活项目,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和支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拉近全世界的距离。我们姑且将传统的医疗健康时代定义为健康产业1.0时代。在健康产业 1.0时代,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肚子疼、头痛,都需要亲自去医院排队,挂号,看医生,买药。
健康产业2.0 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在手臂、耳朵、脚或身体其他部位上,戴一个小小的手环手表、耳环,或者是穿一个背心、一双袜子,戴一副眼镜,就可以收集并监测体重、血压、血糖、心律、睡眠、步态和皮电反应等指标,这些数据自动上传给社区医生。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及时监测身体状况。现在我们的很多智能手机、智能手表都能够自动计算每天的运动量,记录我们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吃什么药,应该如何调节这些问题,以后基本不用去医院,不用见医生。通过健康大数据平台和可穿戴设备,我们会及时得到有关信息。需要什么药和保健品,自动就会送上门来,也许现在是护理人员送过来,也许以后就是机器人送过来。也许不久后,我们的社区医生可能也不是人在值守,而是机器人在守护大家的健康。也许是人形机器人,也许只是一台台电脑。
如果做手术或疑难杂病,则需要去医院。做手术的是手术医疗机器人,病房里陪护的是陪护机器人,康复病房的是康复机器人。也许未来某一天,在手术室里也看不到医生,看到的都是编程好的机器。
全面布局医养健康项目。如何才能做到有特色,有竞争力呢?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项目选址很重要,注重自然生态,而不是人为打造景观。选址可能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自然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旅游度假区、温泉疗养度假区、养生度假区、海滨度假区、秀美乡村,都是首选,这些地方负氧离子高,森林植被好,既可以爬山、跑步锻炼,又可以打球、游泳、泡温泉。二是打造特色医院,既可以是特色专科医院,又可以是全科医院的分院。没有医院,就只能是一个度假区,属于主动健康项目,不是医养项目。医院的特色来自某个领域,一定要背靠某个著名的大医院,或某个领域的专科医院、科研机构。医院的特色决定了吸引受众的能力。医院的特色是健康产业小镇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这样的医院以专科医院或康复疗养医院为主,治疗只是辅助,度假疗养才是主要目的。三是要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国际化视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和布局,确保客人愿意来,留得住。四是充分体现服务功能。所有医养项目,最核心的是服务,贴心的服务是软实力,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及经过系统培训过的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确保每一位客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作者系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秘书长、《重新定义健康产业》作者)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