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驾车看复工:沈阳青岛最活跃 深圳落后北上广
摘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道路是它的“血管”。想知道城市“恢复”得如何,少不了对交通活力的监测和分析。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杨 欢
公共交通启动日常运营,CBD 开始有了人流,路上奔驰的车辆也多了起来。自2月10日以来,在疫情防控同时,多地逐渐进入有序复工状态。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道路是它的“血管”。想知道城市“恢复”得如何,少不了对交通活力的监测和分析。
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分析报告》(下称报告),从驾车活力来透视城市复工程度。《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将对报告进行分析解读。
报告将目光聚焦于日常驾车活跃的20座城市:上海、沈阳、北京、青岛、长沙、广州、南京、成都、天津、东莞、深圳、佛山、苏州、重庆、无锡、宁波、西安、郑州、杭州、武汉。
在驾驶离不开导航的时代,实际导航人数可以较为真切地反映城市驾车出行流量——这是报告中“驾车活力”概念的来源。而驾车活力复工指数,以去年同期驾车活力为100%参考线,对比展现当下驾车活力恢复程度。
看整体:驾车活力复工指数不超40% 已出现两轮小高峰
复工气息渐浓,反映在交通上,报告显示,2月10~21日两周内,驾车活力离常态仍有差距,但已呈逐渐恢复之势。
具体而言,2月12~22日,20城最高驾车活力复工指数不超过40%,也就是未能达到日常四成。除武汉为7%左右,其余19城基本都超过10%。随着上周多地加大有序复工力度,20城环比驾车活力复工指数都在上涨。
具体来看,复工第一周,除少数城市(如上海、北京、长沙、青岛、沈阳)外,其他城市单日驾车活力复工指数都低于20%;而在复工第二周,20个驾车活跃城市中,15个城市单日驾车活力复工指数超过30%。
整体来看,第一个周一(2月10日),部分城市出现复工小高峰(沈阳、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第二个周一(2月17日),大部分城市出现新一波复工小高峰。
就四大一线城市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疫情期间驾车活力下降幅度都较为明显。在复工趋势上,北京和上海较接近,两城在2月3日、2月10日、2月17日,每周一都迎来复工小高峰。
深圳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整体低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复工恢复相对较慢,趋势也有较大差异。2月3日、2月10日并未出现明显高峰,高峰延迟2月17日,说明深圳复工相对较晚。
论城市:沈阳青岛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最高 杭州宁波涨幅居前
进一步看,20城中,哪些城市驾车活力复工指数较高?从2月10日~21日整体看,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最高的是沈阳,达30.3%,驾车出行已恢复至平日三成;意料之中,武汉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最低,为7.2%。
另外,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并未呈现出南北或东西区域差异化的规律,例如在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后5席,既有东部的杭州、中部的郑州,也有西南的重庆和西北的西安。
除沈阳外,青岛是驾车活力复工指数表现第二高的城市。2月10~21日两周时间内,第一周沈阳居第一位、青岛居第二位;第二周青岛居第一位,驾车活力复工指数达36.4%,沈阳居第二位。
再从每天驾车活力复工指数看,2月12~22日,除沈阳和青岛外,单日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居第一位的城市还有北京(2月17日)和长沙(2月16日)。另外,长沙、广州、上海三城都是单日驾车活力复工指数前5席“常客”,11天中分别有10天、7天、6天进入前5,它们也是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整体表现较高的城市。
另外,2月10日复工后的第一周与第二周,20城之间的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排位也出现较大变动。例如2月12~22日,杭州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排名从19位上升到11位,无锡从15位上升到第2位,宁波从16位上升到第4位。与此趋势相反,上海、北京则分别从第3位、第5位,降至14位和17位。
整体而言,长三角不少城市在复工第二周迎来驾车活力提升。杭州、宁波、苏州市分别位居20城驾车活力复工指数环比涨幅前三,分别为156.8%、104.2%、68.1%,体现出它们在第二周迎来复工高峰的节奏。
而上海、北京在复工第一周已有所动作,2月17日后两城驾车活力复工指数趋向平稳。因此在第一周伊始和第二周尾末对比中,驾车活力复工指数排位呈现下降趋势。
聊拥堵:多座“堵城”高峰拥堵下降 20城节后一直畅通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从驾车看复工:沈阳青岛最活跃 深圳落后北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