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破局异地养老 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摘要:“之前我们一家三代都住在北京,房屋面积有限,我不想给孩子们添负担,3年前开始选择养老机构。北京不少养老院每月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在距北京230公里的河北泊头,价格不到北京的一半,服务质量也不错,我就在这儿安家了。”91岁的北京老人王素贞说。
导读
“之前我们一家三代都住在北京,房屋面积有限,我不想给孩子们添负担,3年前开始选择养老机构。北京不少养老院每月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在距北京230公里的河北泊头,价格不到北京的一半,服务质量也不错,我就在这儿安家了。”91岁的北京老人王素贞说。
与王素贞一样选择到河北养老的京津老年人有很多,河北廊坊、沧州、唐山、承德等临近京津、交通便利的地方纷纷建设养老机构,以“医养结合”、价格较低等吸引京津老人。
“三高”老人青睐异地养老
87岁的北京籍空巢老人戴百祺,选择了与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廊坊燕郊一家养护中心养老。她告诉半月谈记者,她的女儿女婿在新西兰生活,近年来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独居北京时最担心在家里摔倒起不来,或者突发急病去世了都没人知道。
几年前,戴百祺卖掉北京的房子,到这家养护中心租住一室一厅,每月费用6000多元。目前,这个高端养老社区已入住3000多名老人,平均年龄约84岁,绝大部分是北京籍,具有高龄、高学历、高收入“三高”特征,其中一些老人的子女在国外或国内其他城市生活。
退休前,戴百祺是北京一所医学院的老师。退休后,她曾远涉重洋到新西兰跟女儿、女婿生活,帮忙带孩子。“在异国他乡,没有朋友,语言也有点障碍,感觉很寂寞。”不习惯异乡生活的戴百祺选择回国,成为一名“空巢老人”。
如果时光倒流回多年前,戴百祺老人根本无法想象她会卖掉北京的房子,到河北养老。如今,“此心安处是吾乡”,戴百祺坐在软和的沙发上说,她现在的生活舒适惬意,内心深处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该养护中心营销总监告诉记者,燕郊距北京近,交通方便,这里还有三甲综合医院,突发急病可快速救治。曾有几位老人得了心梗、脑梗,不到10分钟就送到医院抢救,没有留下后遗症。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高收入群体外,京津一些中低收入者也选择到交通方便、收费较低的河北养老机构养老。投资3亿多元的沧州一家老年公寓,拥有1500多张床位,配套医院、康复大厅、老年大学等。董事长钮俊玲说,能自理、不能自理老人,每人每月费用分别约3000元、5000元,收费标准远低于京津,20%入住老人为京津籍。
“服务质量甚至优于北京”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京津老人从“尝试到河北养老”到“愿意来河北养老”,河北区位优势明显、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是重要原因。同时,老人异地就医医保报销等政策障碍逐渐突破,以及北京养老床位运营补贴逐步向河北养老机构延伸覆盖,也方便了老年人生活。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燕郊的养老机构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保定、承德等地一些养老机构分布于北京周边。即使是位于沧州泊头的老年公寓,距北京230公里,乘坐高铁从北京南站到沧州西站也只需50分钟。
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河北不少养老机构都致力于提升服务,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高质量”养老。钮俊玲说,每名上岗的护理人员都会有3个月的岗前培训,入职3年内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培训,本地医疗护理团队的业务水平甚至优于北京一些养老机构。
老人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政策障碍逐步突破,但便捷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河北燕郊部分养老机构的北京籍老人在当地就医可持卡直接结算。钮俊玲说,北京老人在泊头市住院、登记后,在出院时只需带好病例、发票等凭证,就可回北京报销。但目前这些材料还不能在互联网上传输,需要过来取或通过邮寄方式寄到亲属手中,才能报销。亟待进一步创新政策,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投资3个亿,收入只够还利息”
大城市老年人群体数量大、养老观念逐步改变,机构养老需求尤其是高龄空巢老人机构养老需求较大。河北要实现与京津功能互补,承接更多京津老人异地养老,既要注重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政策和机制,逐步解决交通往返、长期护理等多方面问题,减少老人异地养老后顾之忧。
平衡异地养老与本地养老的关系。钮俊玲说,201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京津冀协同养老试点机构之前,自己所在的老年公寓的服务标准、收费水平主要按泊头当地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京津老人对服务有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提升服务标准,收费水平随之提高。但泊头当地月平均薪资水平在3000元上下,无形中增大了当地人的养老负担。
要推动支持养老业发展相关补贴政策更好落实。记者调研发现,养老项目有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弱等特点。钮俊玲说,他们投资了3个多亿,目前每年的收入只够还利息,如果没有其他产业支撑,很难坚持做下去。此外,一些养老机构目前无法按照相关政策获得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未来或将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积极性。
扶持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养老机构继续扩大规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记者调研发现,环京津区域一些养老机构具有行业先行者、引领示范者意义,宜在多方面进行扶持,从而不断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解决区域养老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期
半月谈记者:齐雷杰 赵鸿宇
责任编辑:王希学
(原标题:京津冀破局异地养老 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