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美国发动关税战陷入进退维谷困境

2025-04-24 11:10 中国发展网
关税战

摘要:受关税战影响,中国减少或暂停自美国进口商品,美国商界也不得不面对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供应地的问题。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季晓莉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国内外反对声音,一直在为他的贸易战政策大厦“添砖加瓦”。4月2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列举了8项所谓的“非关税作弊”手段,并直接点名欧盟和日本对美国设置了非关税壁垒。他对积极前来谈判的日本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比如将美对日贸易逆差缩减为零,日本要按美国的要求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而美国对日本加征的关税已涉及钢铁和汽车等重点行业。日本首相石破茂则表示不打算退让太多。

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想对美迅速妥协。当地时间4月22日,泰国总理佩通坦表示,泰国将推迟原计划于4月23日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同一天,越南总理范明政强调与美谈判应确保与越南现在的国际承诺保持一致,防止“对其他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股债汇“三杀”资金纷纷避险

美国近期的股债汇“三杀”史上罕见。4月至今,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标普500指数下跌6%,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从基本面讲,市场在定价“美国的滞胀”以及一个“没那么差的欧元区”。

上周,欧洲央行宣布自2024年6月以来第七次降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太迟先生、大输家”,并再次要求立即降息,暗示或考虑将其撤职。这导致市场开始担忧美联储的独立性。当地时间4月21日,美股大幅下跌,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来首次,日内跌超1%。

美元资产遭抛售,受避险情绪升温推动,黄金价格大涨逾2.5%,突破每盎司3420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累计涨幅已达30%;日元需求也在飙升,新加坡债券收益率曲线不断走陡,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ifty50指数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最大五日涨幅。

4月22日,特朗普公开谈话称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过高,将大幅降低,但不会降至零。一边想达成协议,一边极限施压,特朗普“算盘”虽响但“效果”不佳。

中美进出口因关税生变

受关税战影响,中国减少或暂停自美国进口商品,美国商界也不得不面对寻找新的商品市场和供应地的问题。

中国3月已经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此前两个月从美国的进口量已大幅下降,第一季度降幅达到70%。由于中国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中国已经转向从印度尼西亚和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

据路透社报道,第二架原计划应交付给一家中国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4月21日返回美国。航班追踪网站AirNav Radar的数据显示,这架737MAX8飞机4月21日离开波音公司位于舟山的完工与交付中心后,降落在美国海外属地关岛。此前已有一架原计划交付给厦门航空的波音飞机,返回波音在美生产中心。

美国婴幼儿产品公司美国满趣健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邓恩表示,新关税政策导致该公司叫停部分亚洲订单,公司一些产品会在3个月内售罄,而美国没有足够的制造专业知识和自动化水平来实现该公司数千种产品的批量生产。据美国青少年制造商协会估计,90%的美国核心婴儿护理产品和用于制造婴儿用品的零部件都是在亚洲生产,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富士康班加罗尔新工厂已试产3~4个月,2025年目标产量达2500万~3000万部iPhone,是2024年1200万部的两倍以上。尽管中国仍是iPhone摄像头模组、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地,但组装环节外迁正在进行中。

近期,DHL、FedEx、UPS等物流企业或暂停货运、或加收费用,跨境物流复杂度加重,给供应链带来挑战。港口收费成打压中国“又一招”特朗普当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围堵”。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301调查结果,提出最新限制措施,拟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用,意图在海运业、供应链等方面打压中国。

根据最新方案,费用将基于船舶净吨位计算,中国制造、非中国运营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国港口将被征收每净吨18美元的费用,而中国制造且中国运营的船舶费用则高达每净吨位50美元,且之后逐年递增。Ar-row Shipbroking Group的研究部门估计,这意味着非中国运营的中国制造超级油轮每次停靠美国港口的费用约为190万美元,而中国自营的超级油轮费用则高达520万美元。

目前,中国制造的油轮数量约占全球一半。克拉克森研究中国区总经理、首席分析师幸月分析,中国建造的船舶在全球舰队中的占比为23%,当前中国船厂手持订单占比在60%以上,美国征收港口费用短期内可能加速订单向日韩转移。

3月,韩国凭借穿梭油轮和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成交新船订单19艘360万载重吨,按载重吨计,全球市场份额为67.5%;中国船厂全球市场份额为30.4%,位居第二;日本全球市场份额为1.9%,位居第三。日韩新船价格比中国高30%~50%,如果未来订单从中国转移到日韩,或导致全球船价上涨,推高航运公司运营成本。

专家认为,中国造船企业及航企可以抢占新能源船舶技术高点,对冲负面影响;提高国内船舶配套产品的能力,重要设备完全自产,提升高端船舶市场份额;调整航线、优化运力结构缓解冲击,扩大陆路运输网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化港口合作,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物流节点网络。

关税战还远未终结。日前,特朗普又签署了一份《恢复美国海产品竞争力》的行政令称,美国近90%海产品依赖进口,并产生了超过2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因此,他要求加强对主要海产品出口国贸易行为的审查,包括可能采用301条款发起调查。存在潜在被调查可能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俄罗斯、越南、印尼、泰国、西班牙等。

严查“转口”贸易还在发酵

美国不仅要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还要严查“转口”贸易。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其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晶体光伏电池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的终裁税率。个别柬埔寨企业被裁定反补贴税率达3403.96%,越南被裁定的倾销税率最高达271.28%。这些税率将于5月20日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最终损害裁定后生效。

业内消息称,4月15日,美国海关启动了新的原产地核查系统。看起来,2019年搁置的《贸易执法强化法案》正被美国政府重启。该法案规定,“关税欺诈”最高可判20年监禁,“转口”罚款是逃税额的300%,还要追缴10年利润外加账户冻结。现在,美国还在推动《打击第三国转运法案》的立法进程,预计将通过制定更为严苛的贸易法规来加强执法力度。一旦实施,通过第三国转运商品以规避美方关税的中国出口企业,或将面临经济处罚和刑事追责的法律后果。

自2012年起,美国便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贸易限制,迫使中企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至2023年,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光伏进口量的75%,越南一国占26%,出口额超40亿美元。未来加征关税后,东南亚光伏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压。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市场布局,加大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

中国开展多元化布局

面对“围堵”,中国正在全球“多点开花”展开经济接触,消息不断传来。

据日本《读卖新闻》4月22日报道,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于4月22日~24日访问中国,与中方高层举行会谈,并带来日本首相石破茂致中国领导人的亲笔信,期待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8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主张英国应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据英国《卫报》网站4月15日报道,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前往北京,以重启英中经贸联委会会议。他认为大量英中贸易是在无争议领域中的,如农业、生命科学和汽车行业。

据《印度商业线报》4月20日报道,中印已启动恢复直航的进程,计划4月底或5月初举行代表团会谈,重点聚焦重启直航的“方式和方法”。中国廉价航空公司或借此机会进入印度市场。中印双方均希望通过放宽限制和增加直飞航班来重振旅游和商务出行。

4月17日,中国与马来西亚发布《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首届“中国—东盟—海合会”峰会计划于5月28~29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能源安全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旨在加强三边经济体紧密联合与全方位合作。

多元化成为中国走出对美外贸困局的有力“武器”。根据中国制造网的统计数据,今年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同比增长8.9%,“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72%,金砖国家占比达27.4%,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占比达11.7%。中东的采购商大幅增加,整体占比达14.3%,沙特、阿联酋等国买家表现活跃;南亚和东南亚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尤其是孟加拉国,占比达到12%;巴西和阿根廷等一些南美国家受益于签证便利政策,采购意愿显著增强。

近日,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10年持续增长,2023年存量接近3000亿美元。从区域分布看,亚洲特别是东盟国家长期是重点投资对象,反映出中国“近岸外包”供应链战略的延续。然而,近年来对拉美和欧洲的投资显著上升,表明中企正加快布局全球,借助多元化市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和贸易壁垒,同时也在寻找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本地化生产的增长机会。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