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因地制宜向“新”而行 探索中心城区科创发展新模式

2025-04-22 18:30 中国发展网
黄埔区 中心城区 科技创新

摘要: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始终肩负着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深度交织,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始终肩负着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兴起,黄浦紧扣“因地制宜”主线,充分发挥资源要素集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以“空间重构、产业升级、生态优化与人才引育”为突破口,破解都市科创发展的空间约束与资源瓶颈,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科创发展的新路径,不仅实现了科创产业规模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双提升,更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贡献了“黄浦方案”。

一、扩大载体空间供给,提升中心城区科创发展承载力

面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存量空间难以释放、城市更新成本高昂等共性挑战,黄浦区通过“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双向发力,盘活存量楼宇资源,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科创载体集群。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滨江世博浦西片区,黄浦规划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统筹做好职住平衡、交通便利、服务共享的大文章,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科创园区。通过“一楼一特色”差异化布局,推动楼宇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特色载体集群:金外滩国际广场聚焦金融科技,鼎博大厦深耕垂域大模型应用,中电科技上海大厦聚力机器人产业,中港汇大厦建设国际生命科学港,科技京城构筑元宇宙产业基地。区域内的园区布局持续优化,张江高新区黄浦园扩围后覆盖全区10个街道,重点楼宇入园率从不足50%提升至83%;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推动研究成果高效转化;区孵化载体联盟致力于促进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低成本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市级孵化载体数量较“十三五”期末实现翻倍增长。

二、构建多元产业矩阵,锻造中心城区科创发展硬实力

依托金融、文商旅、医疗等领域的海量应用场景,黄浦区以“重点产业领跑、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抢滩”为主线,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矩阵,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领域,依托外滩金融集聚带,集聚众安保险、蚂蚁集团等优质企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区内三甲医院等医疗健康资源集聚优势,围绕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打造转化医学与整形医学产业高地。在人工智能领域,联合中电科21所共建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场景验证;支持通用大模型、行业垂直大模型应用落地,小红书、网科鸿欣等企业已完成大模型备案登记。传统产业借力城区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豫园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数字一大”跻身国家“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BFC外滩金融中心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店;中船海舟发布珊瑚CAD、琥珀PLM等自主产品。面向未来,黄浦前瞻布局元宇宙、脑科学、绿色低碳等新赛道,集聚了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脑虎科技、爱士惟等一批行业龙头与功能平台,拥抱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新机遇。其中,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导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已经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的重大突破。

三、强化科创服务保障,厚植中心城区科创生态软实力

中心城区往往具备金融要素集聚、专业服务发达的独特优势,但存在难以将优势向科创服务进行转化的痛点。为此,黄浦区以“金融赋能、专业服务、创新活动”为三大引擎,着力构建全周期覆盖、多领域联动的都市型科创生态体系。金融赋能方面,升级“外滩融易行”信易贷平台,优化科创企业信用评估模型,推出多元化融资产品;成立黄浦科创投资联盟,设立“拨投结合”股权投资基金,深化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打造“融资对接+上市辅导+资本运作”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资金支持。专业服务方面,依托区域内集聚的大量国际顶尖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成立“科创服务大联盟”,构建“三库一厅”资源体系(科创投资机构库、成果转化项目库、科创领域专家库、科技会客厅),为企业提供项目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管理咨询、技术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创新发展服务。创新活动方面,黄浦区通过举办外滩大会、全球脑机接口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等高品质科创活动,搭建国际化沟通合作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四、集聚全球科创人才,强化中心城区科创发展源动力

立足交通便利、生活场景多元、医疗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黄浦区以“国际化、年轻化、专业化”为导向,着力打造“国际范+烟火气”融合的人才磁场。政策支持上,发布“黄浦人才20条”和“科创英才8条”,区人才发展资金规模由年度不超过5000万元提高至不低于1亿元。发展服务上,推出全国首个全服务产业人才开发目录,精准匹配重点领域需求;设立“科技创新”选拔平台,选拔培养黄浦科创领军人才、青年英才;资助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助力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保障上,扩大创新人才落户名额,设置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试点住房货币补贴,构建“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启用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打造涵盖政务服务、人才保障、创新创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各界人才新年音乐会、高层次人才健康沙龙等活动,营造温馨生活氛围,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近悦远来。

黄浦区的实践表明,中心城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绝非单点突破,而是一项基于“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的系统工程。要以空间重构释放创新潜力,以产业跃迁加速成果转化,以生态优化厚植发展沃土,以人才聚变激发核心动能,方能下好“先手棋”,落子关键处。

(作者:邬树纯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第68期中青一班)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