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两周:美国政策反复无常,中国加强与全球链接
摘要:几轮加税过后,美国对华关税上升到145%,中国反制,对美产品加征125%的关税。这段时间美国经历了“股债双杀”,美股动荡,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季晓莉
自美国特朗普政府4月2日推出所谓“对等关税”以来已有两周,不仅没有解决其自身任何问题,反而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消费,损人不利己。同一时期,中国与全球众多国家和组织沟通,共同应对关税挑战,破局之路正在脚下。
特朗普关税政策继续反复无常
几轮加税过后,美国对华关税上升到145%,中国反制,对美产品加征125%的关税。这段时间美国经历了“股债双杀”,美股动荡,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
日前,美国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为历史上第二高的半年度财政预算赤字。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低调修改税则,对智能手机、电脑、内存芯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约20种产品免除“对等关税”。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1000亿美元产品,占中国进口额23%。其中,智能手机和电脑显示器的中国进口占比分别高达81%和78%。人们将其视为特朗普政府的一种退让。
但是到了当地时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这些产品将被纳入“半导体关税”之中,预计一两个月内实施,以确保这些产业回流美国。
过了一天之后,也即当地时间4月14日,据美联社和《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又透露,或考虑暂时取消汽车关税,可能对半导体和医药制品征收新的关税。3月27日,他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时,称之为“永久性关税”,而且该关税已于4月初正式生效。
4月15日,白宫方面宣读了特朗普的声明称,“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不需要和中国达成协议”。
白宫经济顾问米兰提出美元储备货币的“责任分担机制”,将关税看作迫使他国分担美元储备货币成本的手段,但忽略了美元为美国带来的融资便利和全球政治经济霸权。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动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将矛头聚焦中国,制造新一轮舆论,为胁迫其他国家联合对中国提高关税壁垒造势,号称“中国低成本商品涌入美国及盟友市场”,在关税战中站在中国一方是“自杀式行为”。
但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经济和政治反噬,他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豁免苹果等电子产品的关税后,他声称帮了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一个忙。据公开资料,苹果在中国有300多家核心供应商,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本地化率超过95%。关税战开打以来,苹果和特斯拉的股价大幅下跌。苹果暂时“逃过一劫”,会促使其他行业公司也对美国政府进行游说,还有更多的小企业迫切想知道,他们是否也能得到豁免从而活下去。
美国人正在感受关税带来的“痛意”
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美国的家具、玩具、服装、运动器材等消费品,非常依赖来自中国的进口。如今,美国供应链正在遭受破坏,超出了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企业陷入等待和观望中,抑制了投资。
关税引发巨大不确定性,美国海运贸易正面临骤然中断的危险,海外托运人正重新评估成本、时间表和更广泛的贸易战略。货运数据公司Vizion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进口订单在第一季度激增后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对比3月24~31日与随后4月1~8日的数据,可以看到预订标准箱数量下降49%,美国整体进口下降64%,出口下降30%。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中,预定量的下滑以基础制造业原材料为多,其中塑料、铜和木制品下滑最明显。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4月11日那一周前段,中国进口商从巴西购买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几乎相当于中国一个月平均输入量的1/3。大豆是猪和家禽饲料的基石,而巴西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中国占美国大豆出口收入的一半,大豆也是美国对华出口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当中国对美国的大豆征收125%的关税后,2024年中国向美国进口的价值超过120亿美元的大豆订单在2025年看来将流失殆尽,南美洲的种植者则从中受益。
美国保守杂志《The Free Press》近日刊登一位长期支持特朗普的肯塔基州大豆种植户写给特朗普的公开信,他恳请特朗普结束与中国的关税战。他说这导致美国大豆价值持续下跌,他的家族企业最多熬到2027年就得破产;农业及下游食品业是美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危机将波及3400万相关就业岗位。
除了农业,还有其他行业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例如,美股酒店板块近期连续走低,希尔顿、万豪、凯悦的股价普跌,因为美国酒店行业的装修、翻新和开发成本将大幅上升,可能会增加约5%~10%。RW Baird高级分析师迈克尔表示,美国酒店国际采购材料通常占酒店开发项目总预算的15%~20%,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越南。2024年,中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4830.34亿元,美国是中国家具的最大出口国。
美国的影视业也将因中国的反制措施而遭受打击。中国国家电影局发言人4月10日表示,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将引进世界更多国家优秀影片。4月10日,美国多家电影公司股价应声大幅下跌,华特迪士尼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的股价分别下跌6.79%和12.53%,其他公司也下跌不少。
美国的电商行业也在面对压力。根据Jungle Scout去年发布的《2024亚马逊卖家状况报告》,超过70%的亚马逊卖家和品牌的货源在中国。电商情报公司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平台的占比首次超过50%。在这一模式里,亚马逊要自行承担运输和关税成本。公司已经进行了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库存采购”,希望重新制订条款,保证自营商品的低价。但中国卖家正准备提高在美售价,或者干脆退出美国市场,转向其他新市场。
中国外贸面对阵痛并开拓新路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等近期撰文认为,过去10年间,中国一般贸易顺差占比从24.5%升至73.1%,依赖进口的加工贸易则从60.4%降至10.4%。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是文教体育娱乐用品、家具、纺织业、皮革制鞋、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纺织服装等。这些行业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达到25.3%,明显高于全行业14.7%的平均水平。虽然这类行业在工业相关经济指标中占比较高,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31.4%,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8.5%,但在就业和劳动报酬中占比较低。
外贸行业的最新数据表明,即便美国加征145%的关税,出口美国的一些单位价格较低的产品依然还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对美出口不会归零。例如,浙江工厂生产的咖啡杯,出厂价是0.8美元,在纽约超市标价是48美元;深圳生产的空气炸锅报价59元人民币,芝加哥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499美元。
背靠强大的“世界工厂”,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过去几年超10倍增长,涌现出Temu、SHEIN这样的体量甚巨、增速极快的玩家。但美国宣布从5月2日起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小包裹征税额提高3倍,税率从30%大幅升至货值的90%或每件75美元;6月1日起,会固定征收每件150美元关税,10美元的商品会被征收1500%的惩罚性关税。再叠加已经生效的超高关税,将全面冲击中国对美出口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从而波及更广泛的卖家群体。
一位卖家认为,在关税税率达到100%以上后,卖家物流成本每千克要增加8~10元。除非是利润非常高的品类,大部分卖家都会因高关税遭受重创。而应对措施除了涨价,目前就是暂停发货,开拓其他市场,或开发提高产品利润率的技能。长期看,大型卖家和有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的卖家抗风险和议价能力较强。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拓展新的跨境电商渠道,新的市场还会出现。
4月15日,中国跨境电商应用平台敦煌网(Dhgate)跃居苹果美国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二位。该平台专注小额B2B,帮助中国制造对接全球采购。关税风暴下,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都在加速向跨境商家推荐北美以外市场。例如,TikTok Shop近日向跨境商家开放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市场。阿里外贸平台国际站数据显示,3月促销季内,欧洲订单量和支付卖家数均同比上涨超过45%,超越了美国市场30%的增幅。
但145%的关税对多数中国出口美国的企业来说还是超出了正常可承受的范围。而不少美国进口商并不想把新增成本转嫁到普通用户身上,中国部分可替代性较强的产品议价空间小,市场空间容易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取代。虽然理论上品牌方、经销商、渠道和消费者四方都可以承担部分税率,但每一方的博弈能力不一样,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例如,河北省羊绒服饰外贸行业的某位经营者,最近对美业务基本暂停,北美客户希望其承担关税成本,但公司因利润低没有降价空间,客户转向尼泊尔厂家;某木制品供应商拒绝了美国客户降价的要求,客户最终选择了越南供应商。也有新情况,例如有家家具工厂的美国客户近期到东南亚转了一圈,发现有的国家企业今年没有产能接其他订单,有的国家企业要求涨价且排期半年让客户无法接受,而中国工厂交货只需要20天,因此该客户明确新订单还会继续。
对于中国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未来去低关税国家建厂投产出口美国的路也不好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面临的“对等关税”税率分别达到46%、49%、36%和24%。其征税的品类覆盖中国向外转移的重点产业,包括越南的全部制造业、柬埔寨的服装业、泰国全行业、马来西亚的电子产品和加工贸易。即使迁去税率低一些的菲律宾或中东、土耳其等地区,也难保将来对美出口变多后,美国政府不会再次加征关税,未来投资决策难度增加。
再如化妆品行业,进出口都面临变数。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17.6亿美元。关税战升级后,化妆品巨头的“全球化生产”模式会分散关税冲击。例如,雅诗兰黛第七代小棕瓶的原产地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日本等,品牌能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出产地。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美国是中国化妆品2024年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14.5亿美元。美国加征关税,将可能使中国一些不具备高技术壁垒、可替代性强的产品在美销售出现下滑。
进口的影响也正在显现。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出通知指出,集成电路产品在进口报关时,要依照晶圆流片地判定原产地。目前美光、德州仪器等芯片原厂已停止向中国代理商提供实时报价,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有的市场现货出现抢购现象。数款芯片价格面临上调,包括英特尔高端CPU零售价可能上涨8%~12%。博通的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美国产元器件也会涨价,进而拉高手机、汽车电子等相关产品的成本。行业内正在加强与非美系供应商的合作,也利好国产芯片生产商。
中国从容应对全面打出“组合拳”
近期,A股逆风飞扬,是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波动最小、运行最平稳的股市。国家各部委联合行动,各类行业机构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相互配合、坚定买入,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A股的投资价值。社保、险资、银行理财、公募、私募、上市公司、券商等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托举市场。还有很多外资公募也积极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面向全球的外交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展开,中方同众多国家一起就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进行沟通,加强合作。
4月8~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
4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九届峰会致贺信,对拉共体坚持独立自主、联合自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表示坚定支持。
4月10~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与习近平主席交谈,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成果颇丰,包括支持在电动汽车、工业技术、生态转型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在药品、卫生产品及化妆品贸易领域推动实现平衡互惠市场准入,有意签署西班牙鲜食樱桃和猪肉输华议定书,签署电影合作谅解备忘录等。
4月14日开始,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越方强调发展对华关系是越南的头等优先,愿同中方加强协调和配合,遵守双方签署的协议。
4月8~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密集与欧盟、东盟、二十国集团、沙特、金砖国家组织、世贸组织等各方视频通话。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中欧双方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自去年10月起欧盟征收的电动汽车关税。
多家电商平台、商超出手帮助外贸企业。4月11日,京东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防止低价内卷;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台盒马也宣布欢迎家居、户外、宠物、美妆、母婴、康养等百货品类外贸企业入驻;拼多多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华润万家于4月9日提出让更多优质外贸商品通过全国2000余家门店走进万千家庭;永辉超市已与多家包括向开市客和山姆等美国市场供货的供应链企业进行采购洽谈。
4月13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启动,商务部将组织一系列专题的对接活动,打造出口产品拓内销的标志性平台。4月13~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共有7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100个品牌参展;4月15~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举办。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加快向内需主导转型。
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强调沉着冷静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困难挑战,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流通分会等9家国内大宗商品行业协会近日倡议全体会员和行业企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美国贸易保护的挑战,积极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拓宽多元采购销售渠道,共同维护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各地方政府也在采取措施。例如,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浙江义乌举办了9个经贸性展会,吸引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20万人次,贸易成交额同比增长20%。义乌市政府还成立了跨部门的小商品标准创新联合会,制定了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统一标准,为企业大幅降低转内销的成本和门槛。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外贸首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实现同比6.9%的较快增长。尤其是,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这将成为接下来中国应对对美出口冲击时的一大亮点和希望。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