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痛”“疏堵”“治难” 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以来各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摘要:全国两会闭幕后,很多省份陆续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赵庆国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全国两会闭幕后,很多省份陆续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例如,3月14日,福建省召开十一届省委深改委第13次会议;3月25日,广东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3月31日,贵州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等。与此同时,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河北省唐山市和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德清县、江西省鄱阳县等在内的一些市、县(区)也陆续召开了本地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向更广广度和更深深度进军。
加快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
3月25日,广东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了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2025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和《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等文件稿。
会议指出,当前,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破局开路,持续激活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抓好《若干措施》组织实施,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结合实际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快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复制推广,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3月14日,福建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3次会议强调,要敢于直面问题抓落实,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推动改革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强化典型引路抓落实,优化“三争”典型选树机制,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及时提炼总结经验,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深化“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接续推出第二批改革项目,扩大改革叠加效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改革取得实绩实效。
3月31日,贵州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要点、《贵州省2025年改革创新“三个一”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强调要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和强弱项,分类精准推进改革,不断提升改革整体效能。会议听取贵阳市乡镇(街道)履职事项“三张清单”改革试点推进情况汇报,强调要更好统筹减负赋能,理顺县乡权责关系,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不断强化内生发展动能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省上下要强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感紧迫感,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链条强化政策供给,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会议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更好催生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聚力打造强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校园走向产业园,广泛进入生产实践;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努力培养一批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健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机制,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健全完善“链式改造”机制,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应时而生。
广东省提出,要激活要素、激活体制、激活力量,下功夫做好“人进城”“钱进县”“盘活土地”等文章,不断强化县镇村内生发展动能,广泛发动企业、专家学者、志愿者、外出经商人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形成更加生动的改革局面。
4月8日,苏州市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37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攻坚难点,结合谋划“十五五”,围绕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企业反映的重点诉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上下联动破解发展难题。要紧抓试点,加强研究谋划,抓好试点推进,全面落实增量政策,加快把试点红利转化为发展实绩。要突出重点,压实改革推进责任,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落实机制,抓实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记者注意到,苏州素有“中国最强地级市”之称,强大的工业实力是苏州经济的“压舱石”。在2025年“新年第一会”上,苏州提出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根据规划,到2026年,苏州将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
北京市海淀区4月7日召开十三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总目标,坚持承接上级任务落地和基层自主探索创新“两手抓”,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契合改革规律,顺应发展所需,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聚焦重点领域,抓紧制定并细化各方面、各领域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推动形成更加生动的改革局面
3月27日,鄱阳县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会议强调,要聚焦工作重点,加快迈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结合实际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解制约鄱阳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谋划推出一批“微改革”项目,推动形成以“微改革”促进“大突破”、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生动局面。
4月1日,德清县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坚持以“十项重大改革任务”为关键抓手、“重点突破(改革)一件事”为重要场景,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过程控制、闭环管理,以务实有力的举措、比学赶超的干劲,加快推进改革攻坚,努力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
4月7日,南宁市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用好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以“小切口”破“大难题”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
会议提出,要靶向发力抓改革,聚焦加快集聚优质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国资国企、开放合作、乡村振兴等领域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要民生至上抓改革,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持续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改革举措,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要系统集成抓改革,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水平谋划一批事关南宁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强化跨领域跨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4月7日,唐山市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安排,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提供有力支撑。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紧盯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要落实自主创新改革机制,开展原创性、差异性改革探索,谋划实施一批“小切口”、撬动性强的改革创新措施,注重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唐山特色的改革成果。
会议强调,要坚持领导带头,强化示范带动,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重点,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完善改革落实闭环机制,以领衔改革任务为牵引,建立健全“领题—破题—答题”工作体系,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