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摘要:新形势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徐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明确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主要任务。2024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新形势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深刻认识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大意义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第一,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厘清市场主体财产权利的边界,用制度来保障主体对客体的既是法定又是排他专属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益,才能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建立对市场的稳定预期。实施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使经济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第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机制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只要实现了市场经济就一定能产生更高的效果,要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一方面,用制度保护经营主体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用制度规范政府职能,做好对市场的调控、监管、引导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阶段,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一些方面仍存在束缚市场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障碍。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创新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入手,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支撑。
二、我国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持续加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不断加大产权保护力度。颁布《民法典》,对产权确权、产权流转、产权分配、产权利用、产权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夯实产权保护法治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在产权保护领域出台专门文件,强调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国务院组织各地方、各部门开展涉产权保护法规文件清理。司法机关对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些重大涉产权案件进行再审,发布保护产权典型案例,慎用查冻扣强制措施。
二是实施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有效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享有市场准入条件待遇。出台《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连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通过建设自贸区、自贸港,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要求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
三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修订出台《反垄断法》,加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规定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不得出台。深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机构改革,加强统一执法力量,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和做法,有力破除一批行政性垄断堵点。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为各类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平竞争提供统一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机制。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成运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时公示信用信息。完善失信约束制度,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等相关工作。在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简化办事程序。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主要任务
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比,产权保护制度有待不断完善,市场准入仍存隐性壁垒,公平竞争审查刚性不足,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监管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新形势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健全平等公正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制度,加强国有和集体资产保护,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完善知识产权和各种数据等新型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居民财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产权保护执法司法保护力度,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二是健全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坚决清理取消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准入门槛和地方自行制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优化服务业和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实时调整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调整协同,在不减损现有经营主体准入机会的前提下,坚持国民待遇原则;对外资放开准入限制的,对内资同步放开。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按照“能进能出”的原则,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
三是健全协同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统筹做好增量审查与存量清理,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推动建立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健全反垄断调查和审查制度,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加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强化竞争立法执法协同。建立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推进竞争规则领域制度型开放,推动全球平台经济监管治理合作。建立健全规范统一、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四是健全激励相容的社会信用制度。推进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依法依规扩大信用信息开放,将违背市场准入制度情况、违反公平竞争情况等,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全国城市信用监测范围,并向社会通报。加强政务诚信以及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教育培训、卫生健康、养老托育等与群众密切相关领域的信用建设。进一步推广信用承诺制和告知承诺制,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风险为依据优化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规范信用信息应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障。(作者单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