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远东资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本面未变,外债风险较低,财政运行稳健

2025-04-07 16:1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且多元化,经济增长稳健向好势头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与举措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4月3日,惠誉发布报告,决定将中国长期外币发行人主体评级自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稳定。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资信”)认为,中国政府具有集中资源应对风险的制度优势,政治抗风险能力极强。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且多元化,经济增长稳健向好势头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与举措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政府财政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助于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经济活力,财政运行将更加健康稳健。中国政府整体债务风险可控,中央政府杠杆率是全球最低的经济体之一,化债措施推进下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缓释。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风险较低,外债偿付能力将保持稳定。

中国政府具有集中资源应对风险的制度优势,政治抗风险能力极强。中国政府的抗风险能力,表现在丰富的外部危机应对经验、制度化的资源动员机制,以及深度嵌入全球经贸体系的外部韧性,为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维持主权信用稳定性提供了结构性支撑。中国在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以及2020年全球疫情等冲击外部冲击风险中,均展现出了极强的政策应对及资源动员能力,增强了市场对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心。中国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地区和全球经贸格局中展现出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政治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4年末,中国已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超过150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592.7亿元,同比增长11.3%。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外资规模维持高位,深化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嵌入度,为中国维持主权信用稳定性提供了结构性支撑。

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且多元化,经济增长稳健向好势头持续巩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与举措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GDP同比增长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从增长动力看,2024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且最终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空间依然巨大。随着“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落地显效,有效投资稳步扩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稳固,2024年净出口稳中有进。2025年,预计中国最终消费将保持增长,投资结构将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性转型持续发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和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将加速推进,出口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预计中国2025年经济同比增速将达到5.0%左右,经济向好势头持续巩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与行动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国政府财政运行展现了较强韧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助于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经济活力,财政运行将更加健康稳健。中国政府财政运行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韧性,整体财政状况健康可持续。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中,增值税、消费税等主体税种的结构性调整与政策优化有效对冲了部分下行压力,加大资源资产盘活力度等举措拉动了非税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政府财政的灵活应对能力。支出方面,2024年,财政资金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围绕民生保障在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同时加大了核心技术和科研投入,赋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025年,预计中国政府财政政策将延续“积极给力”基调,通过提高赤字率、优化支出结构、深化债务化解等手段稳增长,赤字率的阶段性提升可以有效地带动投资,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为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整体债务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缓释,且举债产生了大量有效资产,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较大。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之内,中央政府杠杆率是全球最低的经济体之一,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不同于部分国家将债务资金用于福利性消耗支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能源水利等生产性领域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未来的正收益为债务偿还提供了可靠来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自2023年7月一揽子化债方案推出以来,各地迅速开展债务置换工作,置换债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有效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政府杠杆率显著偏低,且中央政府加杠杆用于保障国家安全与兜底民生,有利于增强经济与财政运行的稳健性。2025年,中国政府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总基调不会改变,债务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

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收支可持续,外债风险较低,外债偿付能力将保持稳定。2024年,中国外债规模小幅下降,币种结构优化,期限结构保持稳定。2025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预计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美元、欧元等外币融资利率成本下移,有利于中国外债融资偿付。国内方面,通过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叠加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依托完备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保障中国外债偿付能力的稳定。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