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州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

2025-04-03 15:05 中国发展网
粤港澳大湾区

摘要:2024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增长3.9%,占GDP比重9.8%,超越房地产业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广州市委宣传部日前组织开展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集中采访活动,前往现代金融产业进行调研。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广州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市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2024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增长3.9%,占GDP比重9.8%,超越房地产业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

综合实力方面。2024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四位,成为国内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的城市,金融第四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7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四位。2024年1-12月,全市保费收入1978.8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2024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近13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超11万亿元。

 金融机构方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全部布局广州,广发银行、广发证券等一批在行业内领先的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持牌金融机构达到370家,其中法人机构55家。地方金融组织约1700家。

 金融平台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实现国家级金融交易平台历史性突破,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正式挂牌上市交易,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发布的2024前三季度全球交易所交易数据,工业硅期货和碳酸锂期货成交量分别位居全球金属期货品种的第5位和第15位,增幅分别位列第3位和第1位。截至2025年2月末,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期权累计成交量合计3.17亿手,累计成交额合计18.31万亿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全部在广州设立机构。整合后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落户广州。

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成效全国领先。获批国家级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及跨境理财通、QDLP、QFLP等多项试点创新政策。自由贸易(FT)账户在省内率先落户南沙并向全市科技企业推广。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金融有力支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贷款增速近年来居一线城市前列,到2024年末,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累计撬动信贷投放3016.47亿元、惠及企业23.9万户;2024年末,广州市上市公司237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累计募资超700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广州累计余额超1万亿元。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全省第一位。

金融影响力和文化建设方面。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首个获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金融展会,进入国际品牌展会行列。岭南金融博物馆作为华南地区首家综合性金融博物馆,持续打造岭南金融文化的溯源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文化的新地标。金融图书“金羊奖”精心打造学术品牌活动,已逐步成为目前国内金融图书评选活动的“领头羊”。

记者了解到广州金融业近期重点工作进展迅速。

金融领域增量政策迅速落地

加快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落地,推动五大AIC与五大行在穗分支机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意向签约金额超400亿元;目前已落地7只AIC基金。广发证券、易方达基金2家公司纳入首批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名单,其中广发证券完成首批国债换入操作。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落地,在试点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联合广东金融监管局召开动员会为试点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作政策解读和答疑,用足用好新政支持企业通过并购活动进行快速扩张和技术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金融“五篇大文章”硕果累累

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先后设立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100亿元天使母基金。落地“科汇通”试点,2024年末,全市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2.1%、6.5%。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024年末,广州绿色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居全省首位、增长24%,在境内外发行各类绿色债券折合人民币累计超2000亿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现货成交量超3亿吨、74亿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设立广州担保集团,截至2025年2月末,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合作银行累计发放普惠信用贷款3167.9亿元,惠及小微市场主体约24.6万户。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市个人养老金开户数500万户、缴存人数154.8万人、缴存金额50.9亿元,居全国城市前列。打造数字金融生态体系,2024年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数量、流通总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打造“广州模式”数字人民币大交通生态,2024年全年公共交通出行交易量超1000万笔。在发行债券、百千万工程等领域打造多个全国第一,广州水投集团发行全国首单水务领域数字人民币债券3亿元,广州交易集团落地全国航运金融业首笔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

资本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优化实施新一轮企业上市“领头羊”行动计划,2025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家,现有上市公司达238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累计募资约7000亿元。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已审批项目额度超200亿元。印发实施国内首个支持投顾业态发展的地方政策性文件,成立广州投顾学院、投顾研究院和广州投顾产业链投资公司三家主体,成功举办2024年度晨星(中国)投资峰会,联合新华社举办2024投资顾问大会暨财富管理转型发展论坛,全力打造全国“投顾第一城”。

金融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发展,广期所上新多晶硅品种,截至2025年2月末,广期所现有品种期货和期权总成交3.17亿手、18.31万亿元。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设工作。全力开展广交会支付保障,推动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出台推动特殊资产和不动产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广州样本”,形成以大湾区特资赋能平台为核心的“四梁八柱”体系,特资路演中心已为88个项目提供服务,涉及金额421亿元。成功举办第13届金交会,现场签约46个产融对接项目,签约总金额3349.5亿元。

广州金融业产业政策为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近年来,广州出台了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1+N”政策体系中的“1”是指1个核心文件,即《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见附件),是整个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聚焦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大机构,集聚增量金融机构,做强存量金融机构。法人金融机构首次在广州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后,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奖励;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后,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奖励。二是打造大平台,加快建设重要金融平台,发挥好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对广州期货交易所每个上市新品种给予2000万元奖励。三是培育大市场,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激发广州资本市场活力。按照风投创投机构实际投向广州非上市企业股权的资金计算管理能力规模,最高可获2000万元奖励,将有效提高风投创投激励政策精准度,助力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之都;此外,对风投创投机构申请QDLP和QFLP试点也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四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倾斜。对于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持续深化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业务,每年最高可补贴150万元;运用好发挥好总额度最高10亿元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引导合作银行强化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特性,特别是在飞机、船舶等重要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单个飞机、船舶租赁项目最高可补贴100万元。

“1+N”政策体系中“N”是指专项支持政策,主要围绕广州各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谋划,2024年以来广州出台了“1+N”政策体系的第二批9个专项支持政策,包括:《关于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广州市关于巩固提升“领头羊”品牌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广州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若干措施》《广州市大力发展投资顾问业态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广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推动广州市不动产资产管理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关于支持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均可在广州官网查询。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