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龚元委员: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广州从“制度高地”迈向“生态典范”

2025-02-19 15:15 中国发展网 记者皮泽红

摘要: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政策制定上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更具宏观引领性。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广州即将进入“两会时间”。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兼职副主任、民革广州妇青委副主任、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广州市楼宇经济促进会执行会长、政协委员龚元表示,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迭代推出营商环境6.0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引领产业生态升级、服务效能提升企业获得感、开放协同激发市场活力,逐步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的“三业友好”营商环境。2025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强调以“降本增效”为核心,通过“重构三个新优势”打造新质生产力。然而,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广州市在场景开放、政策执行、金融支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以巩固高质量发展动能。

龚元认为,广州市场规模庞大,但场景开放不足。广州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发达,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商业机会。与此同时,广州虽然具有丰富的潜在产业场景,但开放力度仍不足够。例如国内某家工业设计软件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广州制造业企业数量庞大,很多企业和机构仍未完全敞开胸怀释放场景,该企业的产品用在上汽、宝钢等外市企业的数量远远高于广州。

广州政策资源丰富,但执行力度需加强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政策制定上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更具宏观引领性。但政策资源丰富的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复杂,政策体系庞大,在针对特定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上,精准度和灵活性有待提升。在产促会开展的某个课题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政企沟通互动机制不够完善、政策兑现效率低、落实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少企业反映,期望得到政府提供“管家式”“保姆式”的服务,从而全面了解政策、实在享受扶持。

金融服务灵活性不足,支撑有待加强

广州在金融创新的活跃度、风险投资的集聚度以及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灵活性方面有待提升。据统计,2020-2023年间,深圳、广州的创投融资金额累计分别为3238.62亿元和1938.72亿元,深圳比广州高67%,深圳、广州获投企业数量分别为2005、625家,深圳为广州的3.2倍。

同时,部分银行对科技企业资产较轻、研发周期较长等特点缺乏灵活的金融产品和风险评估机制,导致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企业反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以落地,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反映出广州在多元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方面有待加强。

龚元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聚焦场景开放、政策执行、金融支撑三大方向,推动广州从“制度高地”迈向“生态典范”,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提供“广州样本”。

深化场景开放,释放市场潜力

可观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吸引企业在广州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巩固优势、强化竞争力。建议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分领域梳理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创新、新业态集聚的应用场景开放清单,鼓励企业参与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工程,同时推动市、区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验证、迭代和示范推广。例如充分挖掘广州现代服务业及楼宇经济市场潜力,面向商务写字楼、商业体、酒店等开发无人机消防、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市场,牵引一批低空经济、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扩大创新产业规模。

强化政策执行,提升服务效能

由政府部门主导,发动行业商协会等行业组织,设立定期的政企对话平台,如企业座谈会、政策咨询会等,开通政策反馈专线或在线平台,让企业能够及时反馈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政府据此调整和优化政策。可借鉴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店小二”服务模式,探索配置1对1服务专员,负责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和问题解决服务。学习苏州“苏商通”应用经验,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企业数据,开发类似“政策计算器”的工具,通过输入企业信息,自动匹配适用的政策,实现政策的精准推送。

创新金融工具,破解融资瓶颈

发展专利质押融资市场,更大程度开放专利数据库,促使专利数据被银行、投资等机构可获得,促进专利价值的可评估、可比较,为银行开展专利融资提供信息基础,同时为技术并购等专利交易提供信息基础,从而便于银行依赖公允价值进行放贷决策。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