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学锋建议设立“广州制造日”
摘要:通过系统性布局,广州有望实现从“应用追随”到“源头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为老城市新活力注入智能基因。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2月20日召开。人大代表李学锋表示,做为人大代表,多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办实事,从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过去一年的履职感受,并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下建议和意见。
过去一年里,我积极为群众发声,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参加进社区活动,进社区接待群众15次,提出5项代表建议,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采纳和处理。通过“代表随手拍”,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反映身边的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共发出20个随手拍建议,内容包括市容城管、交通管理、城市建设、国土规划等方面。今年人代会召开之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企业与群众关心的问题,我着重提了建立“广州制造日”的建议。
为什么建议设立“广州制造日”?1月3日,广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当前,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提出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总体要求、主攻方向、重点赛道。而“1”就是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一总体要求,突出制造业在广州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鉴于此,建议定于每年12月18日为广州制造日,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间衔接,凸显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每年12月18日这一天发布制造业发展白皮书,表彰功勋企业和卓越的代表人物。通过将“广州制造日”打造为集技术交易、文化传播、要素配置于一体的超级平台,可有效破解制造业“认知断层”“转型焦虑”“要素错配”三大痛点,为广州建设全球领先的智造枢纽注入持续动能。
一、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面对AI技术革命浪潮,需立足“制造业立市”战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构、全链条赋能、全场景渗透”为主线,推动形成“AI原生型产业生态”。广州产业基础制造业基础雄厚,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发达,有广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了成熟的商业体系和多元化经济结构,是国际商贸中心,广交会等平台影响力大。
具体方案建议如下:
1、设立价值目标
从产业维度、城市维度、度社会维度三个方向从广州实际出发,设立要达到的目标。
构建“三位一体”AI基础设施体系,算力基建: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重点以南沙、黄埔为中心,建设1000P级国产化智算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共建”模式,提供普惠性算力服务;数据要素:创建工业大数据特区,比如设立粤港澳工业数据交易所,开发“数据保险箱”技术,实现汽车、装备等产业数据合规流通;算法开源:建设AI模型工厂 等等。
实施“三大融合”产业跃升工程: AI+制造:打造智能生产新范式, 开展“千企智改”行动,对规上企业免费提供智能诊断;AI+商贸:重塑千年商都新优势;AI+服务:培育城市治理新形态,比如开发“穗智管”城市操作系统,接入数十万个物联网设备,实现交通调度、应急响应等场景秒级决策。比如在老城区试点AI养老社区,部署健康监测机器人、智能适老化改造系统。
2、活动体系设计
布局核心活动比如全球制造领袖峰会,发布广州制造趋势发布会,联合国际知名评估机构发布《全球制造业技术成熟度曲线》,预测未来3-5年突破性技术等等,让更多的deepseek、宇树科技类似的公司在广州开花结果。
3、举办专项配套活动
比如政策先行区发布会、供应链对接大会、制造文化主题展等等。
4、预期成效
在经济指数、品牌增值、人才集聚、文化建设等方面设定预期目标。
通过系统性布局,广州有望实现从“应用追随”到“源头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为老城市新活力注入智能基因。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