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开启“委员通道”
中国发展网讯 1月20日下午,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正式开启,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许林、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黄浦、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王国胤、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重庆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文明维、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㼆,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市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围绕“重庆智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文化传承、农业科技等话题,现场回答媒体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重庆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许林:擦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金名片”
“重庆市委、市政府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长安、赛力斯等‘重庆制造’擦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金名片’。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我备受鼓舞。”重庆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许林在“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生产基地,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承载着重庆工业砥砺奋进、努力拼搏的故事。
许林说,在构建“33618”产业集群体系的实践中,赛力斯从一个小弹簧厂成长为造车“新势力”,打造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赛力斯的成长历程,是“重庆智造”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一个缩影。
“在我们的智能工厂有1600台智能设备、3000台机器人相互协同工作。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关键生产工序实现了100%自动化。质量检测由AI智能实现100%在线监测。” 许林透露说,目前,赛力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
许林分析说,于去年12月召开的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盯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作为制造业的一名从业者,他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对重庆的现代化建设充满期待。赛力斯将继续保持定力,锚定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一个目标干到底,为推进重庆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公司总经理黄浦:“四向齐发”的国际联运通道成为重庆与世界间的经贸桥梁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黄浦,在“委员通道”分享了园区从往昔“乡里小站”到今日现代化枢纽的成长历程。
据黄浦介绍,尽管新春将至,但园区的转运车辆和班列依然川流不息。“重庆造”笔记本、手机,长安、赛力斯汽车,江津花椒、巫山恋橙、潼南柠檬从这里走向世界,奔向五洲;德国整车、英国药品、马来西亚榴莲、越南巴沙鱼、巴西牛肉,跨越山海来到重庆。2024年,从园区开行的国际班列数达到4500列、货值近900亿元,辐射国家127个、港口555个,流通的进出口商品达到上千种。
黄浦说,万丈高楼平地起。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园区昔日的“乡里小站”就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一座现代化的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拔地而起,“四向齐发”的国际联运通道成为重庆与欧洲、东盟交往的经贸大桥梁。2024年,园区汇集上下游企业5500家,入园企业总营收超过1500亿元,撬动沙坪坝区进出口总值突破3000亿,占全市的四成以上。园区也形成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城市开发等多元融合的产业格局。
据黄浦透露,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班列在团结村中心站汇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重庆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实现双向贯通,整体运行时效提升30%;“新疆—重庆—东盟”跨境联运班列实现首发,东盟快班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运输时间节约5~10天;渝深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实现首发,从重庆团结村站到深圳盐田港的时间由5天压缩为2天,成本节约60%以上。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向“智”而行,乘“智”而上,以“智”赋能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王国胤在“委员通道”就重庆如何抢占先机加速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这一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国胤分析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正迎面而来,千行百业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重庆是国家主要的工业重镇,既是山水之城、又是交通枢纽,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政策保障到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二是平台引育成效明显,重庆已经获批了视听交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还建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技术水平先进,在先进计算、大数据、具身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传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四是示范应用先行,已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大应用场景”,同时重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如何抢抓机遇?王国胤认为,需坚持政策先行、技术为先、产业发力、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壮大重庆人工智能产业。
为此,王国胤提出如下建议:
——向“智”而行,搭好台,建好数智基础设施。着眼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形态,建设好数据的流通和算力的供给,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数据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落地重庆,为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乘“智”而上,谋好局,形成重庆市人工智能特色发展路径。针对重庆市特有的禀赋条件,寻找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绘制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对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特别是在行业大模型、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等几个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重庆的特色发展路径。
——以“智”赋能,唱好戏,搭建更多示范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科创园区的作用,聚焦几个主要的行业领域,比如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培养和引进大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
重庆市政协委员、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现象级文化产品
去年全网爆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因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宝顶山西方净土变等造像被1:1还原到该游戏世界里,而随之上了热搜。就此,重庆市政协委员、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评价说,大足石刻借助《黑神话:悟空》“破圈”,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的成功案例,是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的生动注脚,为拓展巴渝文化的传承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非常具有启示意义,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是注重表达方式创新,打造现象级文化产品。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影像展示手段的迭代更新,使大足石刻“活起来”“火起来”成为现实。目前,重庆已经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上线“云游·大足石刻”数字体验景区,线下建成4K、8K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多维度展示大足石刻艺术魅力,获评文旅部2023年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二是注重文物价值阐释,开辟文化传播新路径。文化的魅力需要体验,更需要阐释、解读与创新。大足石刻研究院这些年不断深入挖掘石刻文化内涵,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同时,研究院也围绕大足学,发展召开8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千手观音、卧佛等石质文物的修复,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大足方案。积极打造海外传播品牌,建成大足石刻国际传播实验室,依托脸书和推特开展石刻文化国际传播。
三是注重让文物走下神坛、融入社会、走近大众。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国家、地方博物馆开展文物巡展26场,推出《天下大足》大型舞剧,与中央媒体合作开展系列直播活动,切实让石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魅力之都,除了享誉世界的石刻文化外,还积淀着内涵丰厚的红色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等。大足石刻‘活’起来的实践,为重庆弘扬巴渝文化、推动长江文明传播提供了实践路径。” 米德昉表示,作为文化领域从业者,当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创新创造精神,争取为传承文化薪火,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文明维:紧扣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和产业发展难点开展攻关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文明维,在“委员通道”就农业科技创新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中起何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时,以一个故事开头。
文明维讲述说,2024年12月,重庆市农科院在江津区夏坝镇举办了一场科技赋能绿色高效柑橘果园的现场观摩会。会上,经过市内外权威专家鉴定,认为该基地通过综合应用果树弥雾技术、避雨栽培技术和现代水肥发酵技术,实现了卡拉卡拉红肉脐橙量质双升,也就是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亩产从0.5吨增长到1.5吨,水果的糖度从10%增加到12%。今年,这个基地的柑橘产品也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3年获得有机认证的脐橙产品,售价从往年的每斤3元提升到了最高30元,即使是批量采购也达到了每斤20元。
“这是重庆市农科院派出专家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用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生动例子。”文明维评价说,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生态良好,但是大量的“巴掌田”“鸡窝地”分布在高山河谷之间,夏季高温伏旱,冬季低温寡照。独特的市情、农情和资源禀赋,决定了重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科技支撑,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据文明维介绍,全市农业科技战线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链,紧扣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和产业发展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累累硕果。比如,重庆市农科院培育的Q优2号水稻、渝单8号玉米等标志性品种,改变了以往重庆粮食生产用种主要依靠外地调入的历史;培育的“庆油”系列高含油油菜新品种,实现了“两碗菜籽一碗油”,推广面积全国第一;培育的“艳椒”系列辣椒品种,引领了国内单生朝天椒育种方向,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亩;攻克了淡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技术难题,获得了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
文明维表示,除了市农科院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外,全市其他涉农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这些科研成果在推进重庆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重庆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和成果供给主渠道的作用,围绕山地农业发展需求,紧扣粮油提单产、土特产培育、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更多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山地农业发展提供助力,推进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在重庆“安家落户”。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㼆:以医者仁心暖万千患者人心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㼆在“委员通道”谈及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时表示,人民医院为人民,患者满怀期待而来,医院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医院更有温度,以医者仁心,暖万千患者人心。
据黄㼆介绍,2023年,重庆市人民医院增挂了重庆市医学科学院和重庆大学附属医院的牌子。医院进一步整合临床资源,引进院士、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1名。并深入推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医院的医教研综合实力,用精湛的医术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强堡垒,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期盼。
与此同时,医院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据黄㼆透露,重庆市人民医院探索的“红岩人医·五项清单”工作法党建案例获中国医院管理金奖。通过不断在细节细微上用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就医流程,推出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基层的“三服务”活动。让信息多跑路,全面启动全场景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同时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在全市率先启动,互联网线上问诊达到8480例。
黄㼆说,为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卫生一体化发展要求,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活动2481次,检验检查的结果互认达到了4562次,同时不断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尽可能让患者少住院、少花钱。在住院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却下降了。医院组建了15个专家团队,深入到区县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帮扶活动,全年开展义诊104场,手术示范示教83次。
“医疗卫生事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黄㼆表示,希望通过她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卫生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医患同心、齐心协力,携起手来共同守护健康、守护生命。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