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协委员探路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1月19日,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特邀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重庆市奉节县政协主席吴廉轩、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吴在学、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鄂峤,共七位嘉宾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在记者会现场围绕重庆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实践,共商发展大计,共聚发展合力。
重庆市政协委员陈勇:重庆“土特产”触网出圈 “爆品”品牌估值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在本次专题记者会上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时表示,重庆在持续培优叫响巴渝名优“土特产”金名片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不俗业绩。数据显示,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爆品”在2024年的品牌价值评估分别达到34.08亿元、379.24亿元和381.7亿元,均位居全国同品类前列。同时,在推动“土特产”触网出圈方面,全市培育乡土网红301个,预计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20亿元。
据陈勇透露,目前,重庆市潼南区的柠檬产业已经实现对一颗柠檬“吃干榨尽”、100%加工利用,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年产值达75亿元。涪陵榨菜全产业链已培育2200家加工企业,年产量100余万吨,占全国70%以上。全市年橙汁加工能力达到19.3万吨。
“2024年,重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五个振兴’,‘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陈勇说,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粮食产量创近16年新高。全市粮食产量突破220亿斤、增长0.44%。油菜播种面积569.5万亩,总产量62.8万吨、增长3.6%,实现“17连增”。其中,“庆油11”油菜新品种含油量52.37%、亩产202.4公斤,均为全国第一。
陈勇介绍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庆去年还深入实施了“四千行动”,即: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行动。
重庆市政协委员夏庆友:将科研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农业产业
“我所从事的专业是种桑养蚕研究,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所在的团队成功研制出包含30多种成分、全价家蚕饲料,该饲料与桑叶相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发言很接地气。
夏庆友认为,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对乡村振兴而言十分重要,而如何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产业中,支撑乡村振兴,则是当前他和团队最为重要的工作。
养蚕有没有可能实现工业化?针对记者提问,夏庆友回答说,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研制人工饲料。2016年开始,他所在的团队通过对家蚕生理特性、取食因素和遗传基因等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成功研制了包含桑叶粉、豆粕粉、玉米粉等30多种成分、全价家蚕饲料,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桑叶用量、省去了传统采摘桑叶的体力劳动,而且营养均衡,可满足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的家蚕营养需求,同时用饲料养蚕,还可大幅度减少喂养次数,原来1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经实际测算,该饲料与桑叶相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夏庆友介绍说,有了饲料基础,团队又琢磨如何进行全自动化养蚕,为此设计了专用设备原理,借用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和设计制造的强大能力,成功和多家机械、硬件、软件供应商达成合作。在2020年,该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第一套全自动化养蚕系统,从饲料加工、养蚕添食,到除沙、上蔟收茧,全部流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同时能初步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真正实现高效、低成本养蚕。
该团队在永川仙龙镇建立起了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蚕桑基地。据夏庆友介绍,经过两年建设,完成近1000亩的现代化桑园,建立了高密度饲料桑种植模式及数字化桑园管理系统,配套桑叶全程机械化采收、烘干及加工技术体系,实现了桑园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与此同时,高质量的生产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实现了标准化的饲料生产和智能化的家蚕养殖。养蚕工厂于2023年底建成,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蚕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当年投产获得了成功。
据夏庆友透露,他所在团队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造了高附加值的重组药用蛋白和医用蚕丝生物材料,为蚕丝蛋白在组织医学工程领域应用开辟了新的场景。目前,科研团队已经成功开发了蚕丝蛋白化妆品、可吸收蚕丝骨钉、蚕丝敷料等系列产品,相关材料在促进伤口愈合、神经和骨修复方面的疗效显著。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科研团队将很快实现用现代生物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梦想。
重庆市政协委员吴康轩:三峡柑橘红遍长江两岸 旅游大县探路融合发展
重庆市奉节县作为全国脐橙单产第一县、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将如何走出一条柑橘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奉节县政协主席吴康轩在记者会上就此回答说,近年来,奉节县将三峡柑橘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科普基地、橙博馆、柑橘文化时空馆等,开展脐橙订货会、全国柑橘年会等节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采摘品尝鲜橙。同时,还与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邀请直播头部账号“与辉同行”开设脐橙直播专场,拓宽三峡柑橘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三峡柑橘产业正在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 三峡柑橘的好,好在源自天成,好在坚持科技引领,好在不断更新迭代。” 吴康轩评价说,如今,三峡柑橘已畅销全国,正逐渐走向世界。
吴康轩说,眼下,绵延千里的三峡柑橘红遍长江两岸,橙香四溢。去年10月,来自山东、新疆、陕西等地的多家大型农批市场就已经订购了5000吨,果农们正抓紧采摘,让消费者体验到“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舌尖上”的极致新鲜。
据吴康轩透露,为推动柑橘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奉节县构建了现代化智能洗选体系,建设柑橘产业大脑,加快宜机化改造,推广“水肥一体灌溉”“无人机”“轨道车”等农机装备的应用,提升柑橘产业综合机械化率,实现降本增效。制定柑桔行业标准,建成柑橘质量安全追溯及监管体系平台,研发出保果防落防枯水综合技术,打造智慧果园100余个。
吴康轩说,未来,三峡柑橘将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做强品牌、做大基地、做畅流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三峡柑橘香飘世界。
重庆市政协委员刘彩:乡村“青疙瘩”变身富民“金疙瘩”
来自榨菜之乡的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的发言,始终围绕榨菜产业而展开。“2024年全市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80亿元,榨菜鱼、榨菜火锅、榨菜月饼、榨菜咖啡等风味美食深受欢迎。”
刘彩分析说,重庆是榨菜的发源地之一。地处渝东新城的涪陵,因其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出涪陵榨菜这一特色优势产品,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2020年以来,重庆逐渐形成以涪陵区为核心区,长寿区、武隆区、南川区、丰都县和垫江县共6个区县的涪陵榨菜品牌种植区,获批长江上游榨菜特色产业集群,榨菜成为重庆市一个具有特色优势的富民支柱产业。
刘彩表示,为做好榨菜这一品牌,重庆主要围绕三产融合做“大”产业,围绕助农增收做“富”产业,围绕乡村发展做“旺”产业。
——围绕三产融合做“大”产业。重庆是世界最大的榨菜原料基地,全市青菜头面积稳定在196万亩左右、占全国60%,品牌种植区129万亩、占全市66%。全市青菜头总产量稳定在418万吨左右、占全国63%,全市年产销成品榨菜140万吨左右、占全国70%以上,拥有涪陵榨菜、乌江、餐餐想、鱼泉等5件“中国驰名商标”。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379亿元,居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首位。全市榨菜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市榨菜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80亿元,榨菜鱼、榨菜火锅、榨菜月饼、榨菜咖啡等风味美食深受欢迎。
——围绕助农增收做“富”产业。依托全市100余家榨菜精深加工企业和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等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榨菜产业联农带农模式,带动70万农民种植青菜头,增收32亿元。涪陵区创新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榨菜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护价+随行就市”价格调节,推行“就高不就低”原则,引导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全区70%以上青菜头种植基地实施订单化种植,有效避免“菜贱伤农”现象;农户向合作社、合作社向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确保青菜头种植和收购的稳定;全区现有榨菜企业40家,榨菜生产股份合作社197个,入股农户近2.1万户,人均榨菜纯收入3300元以上。
——围绕乡村发展做“旺”产业。每当进入深秋寒冬,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菜头成为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为美丽乡村增添一抹“绿色”底色。近年来,全市深挖榨菜产业潜力,打造“榨菜+”发展模式,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整体跃升。围绕榨菜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观光体验示范园等特色项目,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位于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江北街道二渡村,种植青菜头3000余亩,将榨菜文化与田园风光相融合,发展“榨菜+乡村旅游”“榨菜+科普研学”等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以上,被誉为“世界榨菜第一村”,荣获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称号。
刘彩表示,未来,重庆将继续走好“科创+”“绿色+”发展路子,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把“青疙瘩”变成含金量更足的“金疙瘩”。
重庆市政协常委吴在学:重庆“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位居西部第一
“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赋能,也深入到广大农村,给农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便利。”重庆市政协委员,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吴在学透露说,近年来,重庆深入挖掘数字技术潜能,精准赋能广泛的应用场景,截至目前,“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位居西部第一。
如今数字化服务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赋能,面向日常生活的应用也纷纷涌现。吴在学举例说,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奉民菜园里,挂着一串串科技感满满的“小番茄”。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相较传统方式节约水肥30%~50%,以往需10人完成的工作,现仅需1人就可完成。同时,蔬菜产量相比传统种植提高4至5倍,其中,主推的银河系列小番茄,亩产高达万斤,每亩产值可达4万至6万元,收益在1.6万到3.8万元之间。
吴在学说,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电商平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精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精准推向目标客户。此外,农产品溯源系统也离不开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支持。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就能获取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吴在学认为,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种全新生产、生活方式的开启,从农业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也必将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
重庆市政协委员周建庭:推进城乡综合交通网络提质升级,强化产业通道物流靶向支持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建庭认为,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也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一大重点。
周建庭立足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角度分析说,目前全市的“空铁水公”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交通+”多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欣欣向荣,不过未来仍亟须加速推进城乡综合交通网络提质升级。一方面是升级改造重点区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强化重点产业通道物流靶向支持,推动未来交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持续完善农村地区公路网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周建庭表示,未来将加大对重点农业产区的道路改造力度,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确保大型农业机械能够安全、顺畅地行驶;在山区合理规划建设产业路,为小型农业机械通行提供可能,如山地播种机等,从而有效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高可达性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深化低空飞行与智慧农业跨界融合,提升农田智慧化、规模化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政协委员鄂峤:企村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双向奔赴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鄂峤介绍说,自2021年9月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成效斐然。参与民企数量、帮扶村庄数量、实施项目数量分别从2022年的5087个、3645个、5836个增加到2024年的11178个、5919个、13146个。
鄂峤分析说,重庆农村资源丰富、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市场空间广阔,是很多具有三产联动业务特征企业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的理想选择,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参与“万企兴万村”不但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村企互惠、共建共兴。
鄂峤以自己所在的公司举例说,黄花园公司与涪陵区新妙镇郑家村、玉泉村合作大豆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带动1000余户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优质原料。通过企村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了“双赢”。
此外,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投资、科技助农、公益捐赠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资源。不断探索构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村企合作机制,充分激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的价值,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鄂峤在记者会上呼吁,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加入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来,为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更大的民企力量。( 雷云锋、王明高)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