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华铭、张海帝报道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一年来,安徽省紧紧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改革创新、创先争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粮食产量836.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居工业大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综合、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快于全国。
从“祖冲之三号”到“天都”双星再到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2024年以来,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方面,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6%、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6.1%、提高2.1个百分点。汽车产量继续保持40%以上增长、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7.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1.4%。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全国第3位。安徽产业向新发力、向智而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强劲。
此外,安徽省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零基预算、"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为全国样板。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升至全国第9位,"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3.6%。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2024年,安徽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硕果颇丰。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文旅、港航、煤炭等重点领域重组整合取得重要进展,省属企业投资新兴产业超过 500亿元。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全国首个省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开发区产业用地基本实现"标准地"供应,省数据交易所、省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运营。加快发展耐心资本,新备案天使投资基金27 只、创业投资基金 148 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获批实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84家、居全国第7位。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举措,329 个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安徽省全域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停留区域。
同时,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产贸融合、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新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11%。举办跨国公司安徽行系列活动,开设面向海外投资机构和优质企业的"理解中国"课程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6家。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全省对外投资增长12.3%。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2项。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全年开行班列909列,新增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12条,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12.7%。蚌埠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安徽省出台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年度重点合作事项扎实推进。牵头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攻关项目7项,共建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持续深化,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提质升级。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办"事项扩大到78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 176 项,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运行。完善长江(安徽)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实施一批水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沿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联动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加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省际合作。强化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协同实施,安徽联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
安徽省还开展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协同攻坚,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2个,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合淮、合六、合滁合作园区加快建设。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上海与六安对口合作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区域联动、业态融合效应明显增强,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合计增长16%、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强化城市增长极作用,推进43个城市片区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45个,通过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安徽省人才、资金、技术净流入态势进一步增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安徽省将重点做好11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二是,下好创新先手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五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六是,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效能。七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九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是,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一是,筑牢安全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