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服务增效”优环境,“立园满园”开新局
摘要:此次恳谈会不仅是一场听取意见建议、现场解决企业困难问题的会议,更是一次对于一年来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复盘总结。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举行第12期蓉易见·政商恳谈会,主题为“政商同心优环境、立园满园促发展”。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吴英,新津区委书记熊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建平等区委区政府领导、各单位各街镇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在津部分企业、高校和商协会的代表等100余人报名参会。
与往期不同的是,此次恳谈会不仅是一场听取意见建议、现场解决企业困难问题的会议,更是一次对于一年来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复盘总结。大家畅所欲言,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涉企服务质量、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以及如何进一步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园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成都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谋划推动了“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和“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新津区全面贯彻落实,深入实施“服务增效”攻坚行动,着力打造可感可视可及的优质营商环境,以“蓉易见·政商恳谈会”为抓手,在企业服务、政策供给、联合监管等方面探索创新,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成功获评四川省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成都市营商环境企业口碑度优秀区。
改革聚力 优化企业服务
“现在请参会的企业家代表针对新津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围绕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诉求......不好意思,请稍等,针对刚才企业家朋友提出的问题和诉求,我们马上请在座的部门给个说法,做出回应......针对刚才问题和回应,请发改局认真梳理,明天之内交办到相关部门,本周内逐一回应,请目督考评中心做好跟踪督导。”这是记者在一年来新津区蓉易见·政商恳谈会上经常见的一幕幕真实场景,场面十分热烈,企业针尖对麦芒“较真”说问题,现场部门回应不回避、用真情、纾企困。
据成都市新津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来,新津区从构建运转机制,出台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推动等三方面入手,聚力推动“服务增效”行动工作机制“高效运转”。组建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成立服务增效指挥部,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先后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数智赋能推动“服务增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商环境6.0版政策体系》、服务增效《十大特色亮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以问题为导向,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搭建“政商恳谈-津商茶叙-周三服务日”企业梯度服务体系,聚力推动政务服务“提速提效”,加快便捷简化、效率提升;聚力推动企业服务“有需必应”,实现响应迅速、精准周到。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探索“拿地即开工、竣工就投运”,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一图指引”,打造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加强产销对接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等。
一年来,全区累计办理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1700余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从80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容易办”平台集成1000余个政务服务、20余个增值化服务事项,80余项高频事项“一站式服务”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全省首发“两个健康”区级评价标准体系;“津津通”企服平台发布企业供需两张清单694项,13场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争取订单金额33.5亿元。12场“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系列活动促进校企合作项目100余个;举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政企交流活动60余场次;企业诉求办理提速增效机制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900余个。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64家。
创新协同 强化政策供给
“公司入口附近的道路夜晚路灯一直未亮,给员工晚间上下班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成都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在第一期政商恳谈会上提出这一问题和诉求后,区领导在会议现场派任务,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第二天一早带队前往现场与企业沟通处置,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整条路灯修复,让企业和员工十分感激。
“希望解决企业固贷融资需求1.7亿元,并提供优惠贷款利率。”中粮某公司在2024年6月27日第六期政商恳谈会上提出诉求后,区财政局,区经信局、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第一时间联合行动,会同多个银行新津支行到公司座谈。仅用5天时间就通过“7000万流动资金贷款+1亿固定资产贷款”的综合授信方式解决了企业这一“急难愁盼”,基于前期合作预计贷款实际利率最低可至2.3%......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新津区政企同心同向,各级各部门敢为人先、创新协同,一起“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实现了同发展共进步,全区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多项指标增速在全市排名前列。特别是在工业方面,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45家,新能源、轨道交通迈上百亿产业台阶,绿色食品产值稳居全市第1。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依靠改革,创优企业服务,更离不开一年来区委区政府锚定目标,“远学先进、近观成都、内看新津”,探索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创新驱动、强化资源整合,聚力推动惠企政策‘可感可及’,支持加码、企业受益;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强化政策协同,聚力推动要素保障“多方汇聚”、支撑有力。”成都市新津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事实的确如此。记者从新津区第12期“政商恳谈会”上了解到,2024年,新津创新构建“1+3+1”政策体系,搭建“政策找企业”平台,在全市率先出台《政策找企业工作机制(试行)》,发布惠企政策184条,兑现“免申即享”“易申快享”资金超1.5亿元,经验做法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组建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推荐融资需求企业(个体工商户)806家,累计授信19.79亿元、放贷17.4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津构建产业园区“一中心一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线上超市”,做强线下企业服务中心,探索“用地保姆”服务模式,持续推进“青蓝接力”工程,不断健全企业、项目、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运转机制。设立的新乡村基金、新消费基金等5只基金总规模143.17亿元;全省“天府技能小镇”项目培养各类技能人才8000余人;搭建的就业岗位智能匹配平台平均求职时间缩短55%、招聘成本节约约300元/人。
以企为先 创新联合监管
4月30日前发布《新津区“两个健康”评价体系》已在4月23日发布,比要求推进时间缩短7天;6月30日前“两个健康”评价体系通过全国信息标准平台审查认证,5月31日已通过、时间缩短一个月;12月31日前力争“两个健康”示范获推广,9月9日即获2023年度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十大最佳案例;按照推进要求举办12期“蓉易见·政商恳谈会”不仅如期完成,而且前11期收集到的267项企业诉求均全部交办,经回访企业满意率达100%......这是记者从新津区2024年“服务增效”十大特色亮点工作推进台账见到的其中一组数据,这些靓丽数据,是对过去一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新津答卷”的生动诠释,体现出的是高质量创优企业服务的“新津速度”和“津心为企”的责任担当。
2024年,新津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推动产业产业“建圈强链”“立园满园”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一月一主题”开展“蓉易见·政商恳谈会”,本着“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面对面听取建议意见、问题诉求,实打实解决“疑难杂症”,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高度认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新津区聚力推动监管执法“柔性包容”,温和适度。创新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建立“13+6”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清单,编制7类232项《合规经营指南》,推动检查一次性完成、问题一次性告知、整改一次性到位,涉企执法检查量下降60%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出台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行动共结案301件;公布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清单44项,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42场次。扎实推动涉企纠纷妥善化解,制定《关于加强涉党政机关、区属国有企业法律纠纷案件诉源治理的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执行案件实际到位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追回执行款1.46亿元。
“放眼当下,政策利好机遇叠加,企业发展大有可为!”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10月召开的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高位谋划推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重塑产业园区布局。省政府明确新津“打造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引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功能定位,市委明确新津打造先进制造业主承载地。围绕省市定位,新津“外塑颜值、内强气质”,整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和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31平方公里的省级园区—新津经济开发区,优化建设96平方公里市级园区—天府农博园,形成“一区一园”产业园区布局。这些都为广大企业在新津发展提供了重大利好。
“我们将以企业为先、已发展为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锚定工业强区目标,聚力“畅渠道、解难题”,聚力“建机制、优服务”,聚力“拓链条、重协作”,聚力“搭平台、促转化”,聚力“汇要素、强保障”。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务实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提升服务效能,做优“津心为企”服务品牌,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为企业创造更舒心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新津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扎根发展,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