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扩内需 提振投资消费“双引擎”
摘要: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为外需,消费和投资共同构成内需。业内专家表示,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张海莺
近期召开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在明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引发普遍关注。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为外需,消费和投资共同构成内需。业内专家表示,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5年,如何补短板、增后劲,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如何着力提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统筹推进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强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所谓“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是明年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目前,不少地方正加快推进“两重”项目建设。例如,作为福建省龙岩市“两重”项目之一——龙岩市新罗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日前举行开工仪式,成功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800万元,2025年竣工后将提升新罗区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水平。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方式,是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3批全部安排到项目。“两重”建设重点支持了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领域建设。
展望2025年,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该负责人介绍,“两重”方面,既要强化“硬投资”,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加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投向,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也要搞好“软建设”,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解决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办成一系列大事难事,促进实现“两重”目标。
“未来,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赵成峰近日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一一梳理: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二是基础设施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需要补齐。三是社会民生方面具有广阔投资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质效并重,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工具,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赵成峰说。
接续发力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强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所谓“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是明年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截至12月13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8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近90万台。
“从目前政策实施效果来看,‘两新’政策对于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说,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补贴机制流程,更好地发挥政策支持效果。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等作出具体安排;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10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今年以来,多项“两新”政策相继推出,持续激发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家电、家居、汽车等领域销售都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10.5%和6.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比较明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展望2025年,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比今年大幅增加;研究将更多市场需求广、更新换代潜力大的产品和领域纳入政策支持范围;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机制,加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释放潜能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强调。
赏首发首秀、观精彩展演、购全球好物、品精致美食……日前,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5个城市联动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收官,这是实施“提振消费行动”的标志性活动,也是2024“消费促进年”的重头戏。数据显示,自11月份活动启动以来,活动举办地5个城市累计开展重点促消费活动约4000场,参与企业2万余家,在丰富产品供给、提振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场景化改造。创新时尚型商业,发展首发经济,引入全球知名品牌,支持首店、首展、首秀。倡导策展型商业,创新演艺、展览、文化、动漫等多元体验场景,丰富消费内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指出,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业态,既促进消费端扩容提质,又驱动生产端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业内专家指出,未来,更多品牌产品、服务业态、门店模式创新,将持续丰富消费体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研究员薛啸岩表示,在一系列有利因素的支持下,基于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的新型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要不断丰富高品质商业供给,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增强社会信心,形成供给优化、消费提升、信心增强的正向循环。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