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榜“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多项成果入选“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
摘要: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更多更管用、更好用、更实用的城市信用建设“广州经验”,全力打造全国信用标杆城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广州的“信用”力量。
中国发展网 穗发宣、 记者皮泽红报道 12月20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诚信建设,筑基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由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联合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国性高端论坛,已先后在杭州、福州、济南、广州和郑州成功举办五届,已成为我国城市信用建设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本届论坛设开幕式主论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实践与展望”“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与实践”两个主题论坛,展示了2023-2024年全国社会信用建设成果,发布了《中国城市信用发展报告(2023-2024)》,揭晓了“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和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启动了第五届“信用中国·城市在行动”媒体纪行活动,全景式、多维度综合呈现全国城市信用建设状况。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全国各省区市社会信用体系牵头单位负责人、城市(区)政府负责人、信用服务机构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800余人云集一堂,共话我国城市信用建设新进展,共谋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论坛组委会通过对新华社舆情监测结果、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突出成果以及亮点等因素的综合考量,遴选发布“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广州、厦门、杭州、宁波、哈尔滨、呼和浩特等6个城市上榜。本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暨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在征集过程中,共收到来自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的信用案例1444个,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499个。经遴选和专家严格评审,最终评定出185个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以及8类共80个全国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其中,广州市9项信用建设成果成功入选(全国共265项,广东省17项入选)。
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历来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了信用赋能实体经济的“羊城模式”,多个信用新场景落地见效,“一区一品牌”信用建设工程成果凸显,以信用“小切口”改革带动机制“大变革”,将诚信文化深深融入城市之魂,赓续“千年商都”诚信基因。本届论坛上,广州市再度绽放光彩,成功入选“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
我市“信游珠三角”跨域信用合作、“信用+基层治理”“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以诚为本 唯信易贷”等9项信用建设成果分别入选“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优秀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率先打造场景式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农户信用绿码助力乡村振兴”2项成果入选“新华信用”普惠标杆案例。系列信用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和获奖,充分展现了广州市在信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与突出成效。
广州市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一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着力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广州经验”。
一是构建“信用体系”,让信用基石“建起来”。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建设“信用广州”总目标,构建全市上下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出台《广州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推动信用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夯实信用基础设施。搭建“一库两网三端N应用”总体架构,实现信用信息融合共享和互联互通。迭代升级管理系统,建设全市“公共信用链”平台,打造“信用广州”网站2.0版,先后荣获全国、全省“示范性平台网站”的称号。加强信息归集共享。修订完善《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配套编制并滚动更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已累计归集数据超81亿条。开发“嵌入式”一键查询数据接口,提供公共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信用信息“指尖查”、异议申诉“零跑动”、信用预警“云上送”,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2亿次。
二是优化“信用环境”,让信用监管“强起来”。以点带面,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在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家政服务等41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监管。首创审批、监管、信用“三联动”,审批时间压缩40%。系统对接,广泛应用评价结果。率先构建超大型城市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评价范围覆盖全市近240万家存续企业,与“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27个业务系统对接,累计调用评价结果约360万次。建章立制,落实权益保障措施。制定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率先将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受理+初审”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助力提升企业信用形象。
三、发力“信用融资”,让信用成果“用起来”。在平台建设方面,强化广州信易贷“唯一平台”“唯一出口”功能定位,建立以公共信用数据为核心的信易贷数据体系,打造“场景金融联合实验室”,平台累计注册企业83万家,促成放款约2650亿元。在供需匹配方面,推动“信易贷”小程序与银行业务端互认互通,聚焦差异化融资需求,一键匹配贷款需求、金融产品、惠企政策,实现了“一场景一方案、一行业一特色”。在风险缓释方面,“政府、银行、担保”三方联动,完善“政策性+市场化”的风险缓释机制;全程监测27万家融资企业,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对接仲裁委、互联网法院,积极化解相关纠纷,首创数字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模式。
四是创新“信用产品”,让信用场景“活起来”。打造信用高地。深入实施“一区一品牌”信用工程,推进信用街镇(园区)试点建设,形成“信用+出租屋”、跨境信用建设、“信用家政”等一批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首创“信用+电水气”服务模式,实现以信用报告和信用承诺替代产权证明。树立信用标杆。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推广电子保函。率先推出“税信码”,打造纳税信用“电子名片”。编制全国首份碳信用报告,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足迹挂钩贷款。编织跨域网络。建立与周边城市跨域信用合作机制,拓展“信易游”“信易行”等应用场景。协同港澳组建跨境信用联盟,发布《粤港澳企业诚信合规评定规范》,落地跨境验证服务,加快打造数字基建“高速公路”。
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更多更管用、更好用、更实用的城市信用建设“广州经验”,全力打造全国信用标杆城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广州的“信用”力量。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