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实施“精心育才”工程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动能
摘要:林芝市墨脱县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主题,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育工作发展新路径,在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履职能力、打造实践平台上下功夫,为实现“三县一城”发展愿景注入“智”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林芝市墨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主题,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育工作发展新路径,在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履职能力、打造实践平台上下功夫,为实现“三县一城”发展愿景注入“智”动能。
以“育苗成栋”之“智”,强化思想引领,激活本土人才内生动力。创新“1+N”教学模式。采取党性教育与实地观摩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趣味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户外体验课、辩论课、微党课等课程,围绕“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打造“六点三线”现场教学特色课程,以烈士陵园、巡边驿站、爱国强边教育基地等红色场所为依托,走出“爱我墨脱·守我边疆·共走巡边路”现场教学新途径。今年以来,积极发挥19名本土红色讲解员作用,开展现场教学17场次,培训学员675人次。创新打造高质量“强边学堂”。邀请温铁军、王景迁等各领域国内知名学者进行调研式宣讲、需求式授课、长效式交流,积极构建“基层点单、针对授课”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问卷调研收集重点需求和困难问题,让授课内容符合基层所盼,紧扣发展所需;坚持“长线联系、促进发展”,将聘请的专家学者纳入推动墨脱发展专家库,并构建长效联系机制,开展远程联系咨询,借专家学者之智梳理墨脱相关领域特色亮点和发展思路,高位推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2024年已开展授课8场次,切实为墨脱人才开拓视野、转变思维、增强能力。
以“锻才增能”之“智”,提升履职能力,立足县域实际集智引才。活用援藏资源优势。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等方式,外派本地干部前往佛山跟岗学习,提升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引进多个领域人才21名,支持国企改革、文化旅游等领域工作,全面优化带教师资队伍。在佛山市中医院医疗援藏组团帮扶下,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初评;邀请4名援藏检察官来墨指导案件,通过电话、微信和视频会议系统“云端连线”广东省检察机关开展线上业务指导,邀请首位援墨法官深入“高原孤岛”,成立墨脱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带领墨脱法律领域实现多个“从0到1的突破”,大力强化本地法检队伍业务能力。活用高校院所优势。精准定位本土人才培养方向,向高校院所借智借力。与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科院、西藏农牧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西藏墨脱永根科技站”,引进专业人才开展枇杷技术指导,培养出枇杷乡土人才15人。邀请3位专家赴墨脱进行茶叶培训,共开展培训3场350余人次,为茶产业培养专业人才。2024年1-8月先后与5家权威科研院所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研究团队2个。依托乡村振兴服务站,引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学员到墨脱开展支教、社会实践等活动,并以成果交流会的方式为本地人才激活创新源泉。
以“夯实笃行”之“智”,打造实践平台,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农业人才实践路径。依托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体系,组织农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嫁接、修剪等培训54场次,惠及2180人次,并将本土优秀人才组建成8支农牧业技术包保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助农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成长。深挖土地资源禀赋,依托援藏优势和本地人才矩阵,成功试点推广再生稻模式和稻鱼混养模式,其中再生稻首茬亩产约724.7公斤,较2023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量增长10.3%;稻鱼混养试验田面积达10亩,投放荷花鲤鱼3万条,有效提升单位土地利用价值。结合茶产业发展实际,依托高质量引进人才创新推出茶果套种模式,构建起“黄金果+黄金叶”一地双收、双金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茶果套种面积4500余亩,种植枇杷5.7万株,推动农产业发展蓄势向上。探索旅游人才实践路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文旅人才主体作用,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依托“雅江群雁”工程引进艺术人才1名,开展墨脱舞台剧创作和编排工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大非遗项目传承人员储备力量,梳理11类非遗项目人才,深入波东、阿苍等14个行政村开展门珞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创新推广门珞文化,外派20多名县艺术团学员前往佛山进修,全方位提升专业人才业务能力;启动《美丽墨脱》《我的家乡墨脱》书籍编纂工作,创作、改编《情意美酒》等8部演艺作品。2024年墨脱县1-8月游客总数44.8万人次,同比增长41.72%,实现旅游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44.06%。(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