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开拓茶果产业“跨越”发展新渠道,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引擎
摘要:墨脱县紧扣绿色转型引领区目标,坚持将科技兴农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在茶叶、枇杷产业扩量增容的基础上,注重提质增效,在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生产、品牌化培育上下功夫,全力推进茶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科技兴农“奋进曲”。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林芝市墨脱县紧扣绿色转型引领区目标,坚持将科技兴农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在茶叶、枇杷产业扩量增容的基础上,注重提质增效,在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生产、品牌化培育上下功夫,全力推进茶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科技兴农“奋进曲”。
茶果产业
聚焦茶果产业标准化种植,推动由保障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跨越。创新技术引领与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分析整理数据信息,优化种植方案,提升茶果品质。采取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技术,对茶园病、虫、草害等进行综合防控,实现茶树种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茶果套种形式建立全国首个枇杷新能源智能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实现黄金叶、黄金果“一地双收”。加强品种选育与改良。利用科研院所优质种质资源库,筛选培育品质出众的茶果品种,为品牌打造奠定基石。严格制定茶果种苗选育、种植间隔、茶园管理到采摘全流程标准,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要求,确保种植过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定向改良茶果品种特性,增强种苗抗病虫害、抗逆性等能力。大力推进枇杷高接换种和技术管护,充分利用现有枇杷资源,开展枇杷高接换种1.2万株。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塑。探索建设“科研院所+茶果基地+群众”模式,推动研学产用深度结合,积极对接科研院所,聚焦茶果种质资源、育种技术、产能提升等方面借智借力。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引进白肉枇杷新品种7个,均达到枇杷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与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科院、西藏农牧学院等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西藏墨脱永根科技站”;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引进专业人才开展枇杷技术指导,培养出枇杷乡土人才15人。
聚焦茶果产业智能化生产,推动由加工得出到加工得好的跨越。加工设备提档升级。探索应用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根据茶青成熟度、品质特征等进行选择性采摘,提高采摘效率和茶叶品质,减少人工成本。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茶叶的杀青、揉捻、烘干等加工工序的精准把控,2023年投入整合涉农资金3263万元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用于更新现代化自动生产加工设备,目前全县共有加工厂11处,全自动智能化流水生产线5条和标准化生产线15条,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现代化、智能化、机械化。传统工艺优化创新。依托高校院所先进人才、仪器和智能分析软件,对茶果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检测,包括茶多酚含量、香气成分、农药残留等指标,为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深度挖掘墨脱传统茶果加工工艺精髓,对传统发酵方法和干炒技巧进行现代化提升。农特产品质量把控。加强枇杷“花、果、叶”综合利用,有序谋划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酒等产品研发,拓宽枇杷产业链。编制完成《墨脱茶产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守牢“生态、绿色、有机”质量安全底线。制定发布茶叶领域团体新技术标准18项,县内5家茶企取得SC认证,茶叶有机认证面积2500亩。
茶果套种
聚焦茶果产业品牌化培育,推动由建立标识到铸就品质的跨越。打响特色茶果品牌。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筛选出优质的基因片段,培育出产量更高、口感更好的茶果品种,提升茶果核心竞争力。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包装和规格,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针对性参加区内外博览会、展销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品牌推介活动,提高墨脱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运用先进互联网技术,采取电商、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产品曝光度。举办“桃灼林芝·茶香墨脱”首届茶文化旅游季活动,开展“墨脱采茶人”技能大赛、茶叶加工体验活动和茶叶品鉴与茶艺表演活动,为游客提供采茶制茶品茶一站式体验。严格质量追溯体系。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全国首个以枇杷为元素的信息化平台--墨脱数字果业平台,实现枇杷产业追踪溯源“一树一码”,为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包括种植、采摘、加工、运输等环节,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