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五大行动”力促天津种业繁荣

2024-12-19 17:34 中国发展网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

摘要: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天津市于2022年年末,建成了保存能力40万份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现入库保存种质资源超过9万份,计28个科、79个属、共计114种。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种子振兴“五大行动”,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京津冀,搞好顶层设计,主动担当作为,既做足了业务发展的“手里活”,又稳定了监督管理的“基本盘”,不仅高效服务于津沽大地,还让农业新品种辐射到京津冀区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彰显了“天津种子”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      

——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行动,构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全市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687份,确定畜禽遗传资源物种15个、品种46个,养殖水产品种60个、种质资源130个,基本摸清全市种质资源家底。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种收集力度,特别是天津小站稻、卫青萝卜和七里海河蟹等地方特色品种的收集,确保特色种质资源不丧失。

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天津市于2022年年末,建成了保存能力40万份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现入库保存种质资源超过9万份,计28个科、79个属、共计114种。建成天津市水产种质资源库,收集海淡水野生土著品种36种,遗传物质保存数量1546份。认定市级第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个,承担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保护主体责任,构建了库、场、保护单位等较为完备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组织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平台,组织开展种质资源登记、评价,连续两年评选天津市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其中“猫耳儿豆角”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沙窝萝卜、六瓣红大蒜、蓟州香白杏等本地特色优异种质入选。

——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做强天津优势种业。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黄瓜育种技术和品种水平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国内首次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北型黄瓜基因PANEL、分子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展抗病毒、耐低温弱光、品质优良的品种选育推广,登记黄瓜新品种61个。品种登记数量、推广面积和销售额均领跑全国。肉羊联合研发育种系列芯片“华羊芯”3套,研发肉羊AI智能体尺、饲料转化率、CT活体扫描等高通量表型测定、基因组选择等数字化育种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发明专利1项。育成黄金鲫等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水产新品种,鲤鲫鱼年繁育苗种30亿尾,供应全国27个省市。

推进优势种业育种联合攻关。启动水稻、强筋春麦、花椰菜、薄皮甜瓜等优势特色种业市级攻关,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51个,水稻育种进入国内粳稻育种领先行列。“半弯曲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制及小站稻新品种选育应用”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该市种业科技成果首次获此殊荣。“津原89”亩产882.9公斤,创北方常规粳稻高产纪录,全市水稻平均单产稳居全国首位。“金粳818”成为黄淮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引导全国直播稻育种方向。“小站香”“天隆优619”等优质稻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强筋春麦品种以高产、优质、抗病的市场化需求品种选育为主攻方向,选育高产、优质“津强”系列小麦新品种3个,“津强11号”“津强12号”两个强筋春小麦品种入选京津冀农业主导品种,品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可替代进口强筋麦品种,种植区域基本覆盖京津冀地区。花椰菜在全球率先揭示花椰菜的演化历程与花球形成的分子机制,填补花椰菜基础研究领域的多项国际空白,标志着我国花椰菜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津品”“英雄”系列品种出口巴基斯坦、印度等“一带一路”,年出口种子1.5万公斤以上,占国内出口量的80%,覆盖巴基斯坦总需求的50%以上。薄皮甜瓜“博洋”系列品种成为我国薄皮甜瓜市场标杆产品。“甜瓜商业化育种体系创建及新品种推广应用”荣获202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薄皮甜瓜选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博洋9”“博洋61”在同类型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力度。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制定印发《关于推动金融支持种业振兴行动的通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种业企业提供长期稳定金融支持,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及优势种业育种联合攻关,种业企业做优做强,种业基地建设等。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繁种保险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植物新品种权质押产品为农作物育种企业按照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给予放款。出台农作物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奖励育种企业选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5个品种获得350万元资金补助,激励企业加大育种创新投入。

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德瑞特、奥群牧业、换新水产良种场3家公司入选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已有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5家,国家水产原种场2家。天隆科技公司获得常规水稻商品种子销售总额跻身全国十强。积极吸引外省市种业企业落地天津市市,引进首个蔬菜种业上市公司绿亨集团在津建设北方研发总部。

——实施种业基地建设行动,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开展种业强区建设。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宁河区发挥区位、资源、企业集聚等优势,着力构建政府引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科技支撑、“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做优做强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五+N”特色种业体系,打造种业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宁河区种业现代化水平,创建宁河种业的金字招牌。

建设现代化育繁种基地。天津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育种单位高质高效加代育种,提高育种效率,为国家南繁硅谷建设作出天津贡献。高标准农田项目优先支持水稻、小麦等育繁种基地现代化建设,全市水稻、小麦、黄瓜和花椰菜年繁种面积超过3万亩,小站稻种子全部是本市自育品种并实现本地生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天津耐盐碱综合试验站建设,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工作,在“以地适种、以种适地”相结合的盐碱地农作物种业提升上作出新贡献。

——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强化市场监管。制定印发《关于强化种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构建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保护机制和“严保护、快保护、大保护、同保护”的保护格局。在宁河区专设种业知识产权法庭,建立侵权纠纷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品种权人合法权益。组织实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立案查处涉种违法案件103个,西瓜“京美10K02”品种权侵权行政执法案入选2024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起涉嫌侵权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有力震慑了种子违法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和种畜禽精液质量监测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严格品种管理。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严格品种审定程序。推动市级审定标准与国家审定标准衔接,及时调整天津市稻、玉米等审定标准。依法依规撤销18个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实现品种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天津市农作物品种测试站建设,重点提升品种区域试验点田间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硬件水平,为全市品种审定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品种展示。天隆科技股份水稻基地、武清农业中心玉米小麦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遴选,天津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数量达到4家。组织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活动,加快推动品种更新换代,全市主要农作物、主要畜禽和主导水产品种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9%、99%和90%。

搭建科产贸平台。举办两届中国天津种业振兴大会,促进种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成为中国北方影响力最大的蔬菜种业展会,促进种子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武清)北方鲜食玉米大会成为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创新风向标,串联鲜食玉米全产业链。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