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再发力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摘要:林少滨表示,海关一直坚持“量体裁衣”,打造适合跨境电商特点的监管模式,创新开展跨关区退货模式、先查验后装运模式、电子缴税等便利措施,推动跨境电商健康规范发展。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已经达到1.88万亿元,增长11.5%。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海关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协同共治,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刘政
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有关情况,并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
三个方面措施推动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在过去10个月中,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介绍,出台《措施》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推动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9条措施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化跨境贸易结算。鼓励金融机构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积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的法务、税务资源对接服务。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
三是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方面。吸引并且便利商务人员的跨境往来,稳妥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加大对外贸企业减负稳岗支持力度,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
多部门打开“工具箱”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
各部门纷纷推出“硬招”“实招”,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更好发展。
目前,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了“清零”。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加大产业开放力度方面的有关举措。
何海林表示,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与东盟、德国、意大利、巴西等24个国家、地区以及区域性组织开展机制性磋商交流,签署了28个涉及工业、信息通信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不断促进工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印发了《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管理暂行办法》,在广东、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分别批复设立15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
保税维修是一种外贸新业态,维修的产品,进境不需要缴纳进口关税,维修好可以直接出去。
“这方面的业务发展,现在处于规模比较小的阶段,但是有比较好的趋势。所以开展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强监管。”王受文表示,将推动出台新一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把产品目录进一步扩大。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将不断完善措施、拓展功能、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支持保税维修业态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介绍,在金融支持稳外贸方面,近期,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包括降息、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
帮助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
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1.5%,占中国外贸比重将近6%。王受文表示,“根据《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王受文介绍了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有关举措。一是加强供需对接,组织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店的外贸企业和境外智慧物流平台进行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跨境电商交易会、供需对接会。
二是做好合规建设,现在我国跨境电商领域的出口企业已经有12万家,大多数是小企业,在做电商出口的过程中会遇到报关问题、税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要通过培训来提高其合规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鼓励平台企业、链主企业深入地方特色产业带,包括全国的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进行合作,帮助更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借助跨境电商的线上平台接触到国外采购商。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目前中国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有23个,在最近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或者正在升级的过去的自贸协定中,都把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的条款纳入到双边自贸协定中,推动我国和有关自贸协定国家跨境电商的发展。
林少滨表示,海关一直坚持“量体裁衣”,打造适合跨境电商特点的监管模式,创新开展跨关区退货模式、先查验后装运模式、电子缴税等便利措施,推动跨境电商健康规范发展。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已经达到1.88万亿元,增长11.5%。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海关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协同共治,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