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共进”双引擎合力驱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摘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10580.1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民营经济相关工业增加值、利润指标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安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10580.1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民营经济相关工业增加值、利润指标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当中国这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海洋中航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犹如巨轮的双引擎,共同驱动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步入协同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日渐清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重申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重要论述,释放了推动国企民企深化合作、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明确信号。
从发展成效看,国企顶天立地、民企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不断丰富,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国有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润与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人均78.9万元,同比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保持稳中有进、质效向好。
——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活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相关工业增加值、利润指标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3.2%,反映出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信心较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其中,民营企业5554.23万户,同比增长6.02%;个体工商户12532.25万户,同比增长3.03%。
——国企民企分工互补、量质齐升。以科技创新为例,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领域担起使命,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牵头建设了24个创新联合体,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利益共同体打造持续强化
在国企和民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绕不过去的深度融合方案。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开展股权合作,金额超过39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国企民企在资本合作上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让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亲密接触”、取长补短,不断适应市场的国有企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国有资本正在实现浴火重生。
被誉为“中国重机工业的摇篮”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重工”),拥有多种重型机械制造能力,为冶金、矿山、隧道、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大型装备,却一度面临破产重整的困境。2019年,方大集团入股北方重工,“不派一个人,只输入资金和机制”,近5年投入近2500万元,实行激励机制,搭建能者上庸者下的舞台,极大地激活了全体员工的潜能。
今年3月,北方重工中标国家向深地进军战略项目——“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关键基础平台装备,跻身大科学领域“国家队”。混改5年,类似进军大科学领域、执行国家重大战略的事例,在北方重工不胜枚举,这家浴火重生的老国企综合实力发生质的变化、大国重器的形象高高树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逆向混改”也成为大型民企改革发展的大趋势。逆向混改,即民营、外资等非国有企业与国资委或国有企业达成合作,引进一定规模的国有资本的混改方式。
对国有企业来说,混改既扩大了国有经济的辐射范围,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生的“鲶鱼效应”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提质增效。对民营企业而言,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为民营经济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腾出了成长空间,也帮助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国企与民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着两者在更广时空、更深层次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共促”的发展格局,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不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民企协同发展不只是简单的资本合作,更是多个层次、多种要素、多个链条的相融共进,在错位布局、互相补充、啮合传动中实现协同共进。
——分工协作,提升产业链整体效能。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的带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精准补链强链。比如,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少量资金、专利等先后入股民营企业或与民营企业合作经营,坚持专业分工协作,构建了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国民合作模式。
——开放融合,带动民营企业升级改造。国有企业通过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成套设备、技术和服务等,倒逼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比如,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24大类关键采购物资清单,梳理形成机床产业链上游1218家供应商名单,有效带动机床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发展。
——协同攻关,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在创新链前端,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联合研发,共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创新链中后端,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创新链优势,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效融合。比如,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3个材料及22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发布攻关榜单,吸引90余家企业和高校参与,带动一批民营企业参与揭榜。
我国的经济发展奇迹,离不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协同。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开展共链行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在采购工作中,通过降低采购门槛、减少交易成本等,有力地扶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央企业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家企业中,有96%是民营中小企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与“生力军”,国企、民企通过深度合作,不仅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提升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共同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挑战。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