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者
摘要:在山东省政府公布的2022年度、2023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中,兖州连续两年成功入围“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被确定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王攀 张石帅 尹明波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产业、资源、区位等优势,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努力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今年上半年,兖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65位。在山东省政府公布的2022年度、2023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中,兖州连续两年成功入围“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被确定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筑牢“四个保障”
促进经济稳中提质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指挥部架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建立“1+14+3”组织架构(即1个推进保障办公室、14个指挥部、3个推进专班),实行区级领导包保、挂图作战、一线攻坚、蓝黄红“三色管理”等推进机制,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开展政策宣讲、领题调研、公开接访、领导包保,打通服务基层和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政策支持。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总指挥,区委常委和副区长任指挥的政策研究与对上争取专班,构建横向覆盖镇街、部门,纵向衔接省市、部委的政策争取机制,全面提升政策落实水平,建立《惠企政策落实清单台账》,并把政策清单落实纳入重点事项逐月通报、专题督导,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创新出台“制造业10条”“促消费12条”“房地产17条”等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近800家、经营主体总量超6.7万户。
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年”活动,创新“三张清单”抓推进、改革成果“月晒榜”等机制措施,2023年以来新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66项,“国企联片·民企联村”助力乡村振兴等61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发文推广,助企服务、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153项经验做法在省级层面推广。对外开放稳中提质,陆海空多式联运一体化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今年以来已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出海抢单”行动30余次。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优化营商环境“1+19+19”工作体系,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处理等闭环管理机制。坚持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增便利“四减一增”原则,相继推出“跨域通办”“双全双百”“静默认证”等改革举措。创新“产业+套餐”等审批服务新模式,与省内外70个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营商环境一直位列全市、全省前列。
聚焦“四个驱动”
助力实现争先进位
攻坚突破制造强区。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聚力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深入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常态化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我为企业解难题、拓市场、降成本”等活动,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华勤集团、太阳纸业、经典重工、金大丰机械先后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全区过亿元企业66家。今年上半年,全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营收480.7亿元,兖州绿色纸业生态链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支柱性雁阵形集群名单,装配式建筑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聚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等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7个省重点、27个市重点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今年上半年,全区10个省重点、18个市重点、63个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57%、67.4%、69.8%。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太阳新材料产业园二期3个百亿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全域科创”工作机制,探索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新路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高能级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提速“4个行动计划”,加速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链“6链”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大人才”发展新格局,获评省科技创新强县、质量强县,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工业园区跻身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位列全省国家级创建培育开发区第1位,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入选工信部首批5G规模应用典型案例。中欧数控机床产业园创享中心投入使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标准完成战略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千亿级集中连片现代物流集聚区相关项目正加快推进。
突出“四个重点”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坚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牵动,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加快构建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大安机场转场通航并开通6条机场公交专线,崇德大道主线通车、辅道进展顺利,济微高速北段提速推进。
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1个,今年6个边界内安置社区主体竣工,5条城市道路改造进展顺利,完成6条背街小巷亮化提升,6处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启用垃圾中转站4座,安装新能源充电桩510个。花海彩田湿地完成提标改造,市民文化中心加快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入选国家级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获评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县,国家制种(小麦)大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注册成立农民合作社907家、家庭农场544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8家。
建设和美乡村。实施“百区千村”示范片区行动,新兖镇创成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漕河镇管口、新兖镇牛楼乡村振兴“两种模式”入选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以来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个,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漕河镇“有事‘漕’我说,事事‘河’为贵”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提升“四个支撑”
聚力保障改善民生
稳定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2023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688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9万个。兖州区“社区微业”助力“家门口”就业创业经验做法,获人社部宣传推广。
筑牢保障底线。围绕“扶老、扶幼、扶困”,组建明白人、热心人、带头人“三人”队伍,让老百姓享受到政策落实、邻里互助和困难解决“三到位”,“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获山东省委改革办、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等宣传推广。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高标准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入选全省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引领区。
建设教育名区。连续三年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名区的意见,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学校扩容提质、农村资源整合“三大行动”,普通高中录取率达到73%以上,公办率保持100%,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全省6个、全市唯一。
提升医疗能力。人民医院挂牌省立医院兖州医院,中医院通过省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圆满收官,10家镇街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基本标准,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评为山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近年来,兖州区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持之以恒抓好生态保护,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着力深化“平安兖州”建设,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有效确保社会安定祥和。2023年以来,兖州区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省级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山东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
“9月5日召开的兖州区委二届六次会议已经作出部署,兖州区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和安全上走在前、挑大梁,进一步提境界、强能力、抓落实,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兖州区委书记王庆表示,全区上下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定扛牢新时代文化使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奋力开创兖州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兖州市民文化广场
华勤橡胶工业集团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安机场候机大厅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