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循环经济合作 营造有利“大气候”
摘要:中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同行者,循环经济合作可以成为增长点。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大力发展“渔光一体”的立体渔业养殖方式,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产业模式。图为贺兰县常信乡一处“渔光一体”水产养殖基地。新华社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在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循环经济专题小组的指导支持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中美循环经济合作论坛,旨在落实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以下简称《阳光之乡声明》),为两国工商界、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方面搭建循环经济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国达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举办中美循环经济合作论坛是落实《阳光之乡声明》的重要举措,也是中美循环经济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对中美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美双方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智库等围绕循环经济加强政策对话、深化技术交流、强化务实合作。
我国“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关乎人民福祉、人类未来。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来,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推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对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要求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框架。出台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方案,发布55项产品能效等重点领域标准。推进首批35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加快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部署开展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明确分地区分行业细化目标任务。同时,还制定了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6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出台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由“施工图”转变为“实景图”。
赵辰昕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这项工作,既是经济政策,着眼于满足企业设备更新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更是气候政策,通过提升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促进先进节能高效设备推广应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从而降低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
中美循环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更需要合作应对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气候变化的表象是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出路在于合作。
中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同行者,循环经济合作可以成为增长点。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正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两国积极落实《阳光之乡声明》,正式启动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循环经济合作就是重要内容。
据测算,到2030年全球循环经济潜在价值有望达到4.5万亿美元。中美在循环经济等方面各有所长,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表示,循环经济是美中两国共同关心的领域,希望双方代表通过论坛交流经验、发现商机、加强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上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交流互鉴与合作。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表示,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照顾彼此关切的基础上,在气候领域加强对话沟通,探讨互利合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营造有利“大气候”。
多维度探讨循环经济
在论坛的4场平行闭门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循环经济助力温室气体减排、再生材料推广应用、塑料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下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等议题深入开展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高清竹表示,循环经济理念与农业减排固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化肥农业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业发展技术导则”“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政策和行动都以循环高效、绿色低碳、环境友好为发展目标,充分展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的特征。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刘小楠表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在节约资源方面,再生材料使用会大幅减少对原始资源依赖,有助于延长资源使用寿命;在环保方面,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垃圾填埋,能够有效减轻对环境的负担,有效控制污染;在经济效益方面,再生材料的加工和利用,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表示,塑料问题的解决可能未来更多依靠末端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从现在来看,塑料仍有很大一部分是混在生活垃圾里的,这也是当前全球面临塑料污染最大的难点。如何让特别分散的原料与大规模的工业化需求衔接,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宏升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提出“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为再制造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田新元)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