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为其他地区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实践模板、树起示范标杆。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广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8%,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外贸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9.9%,连续38年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广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着力实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定向开拓海外重点市场,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建设商品营销网络和外贸平台,助力超过1 000家广东企业通过平台“抱团出海”。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积极对接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实施重点领域改革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提高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优化要素市场配置,综合开展自然资源交易机制、创业板注册制落地等领域机制综改试验,为市场要素流通和交易提供便利。优化营商环境,放松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破产制度改革,出台私募股权跨境投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政策试点,营造了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金融制度改革,强化金融要素配置,大力推广普惠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改革,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货款跨境支付和结算。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广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39%,不断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加强新兴领域科技攻关,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7年全国第一,广东领航、超声电子、长园集团、立讯精密等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单打冠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坚持人才为先战略
广东持续完善人才引进、评价、培育机制建设,有效发挥人才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健全人才培育机制,部署实施“百千万”青年科技人才“育才”行动,形成学科交叉科学、梯度分布合理的高素质人才库。出台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构建重点产业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制度。引进海外人才,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外国专家来粤邀请函制度和人才“优粤卡”政策,全省累计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超30万人次,目前持证外国人才超4.5万人。
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东统筹谋划,总体部署,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南沙方案和河套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举措,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广深港高铁,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提升市场交易、要素流动一体化水平,有效引领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出台港澳居民居住证措施,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强化深港科技交流合作,创新构建覆盖食品、养老等领域183项“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为粤港澳三地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夏雪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