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守正创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08-25 15:2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赋予了现代化以中国内涵。他还设计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未来把准了大方向。

本报评论员 | 王健生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遵循。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创举举措大胆突破了原有桎梏,引起很大争议。邓小平同志默许、支持或鼓励、批准这种探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试一试、闯一闯、看一看,“对了,放开;错了,纠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划时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一思想路线。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赋予了现代化以中国内涵。他还设计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未来把准了大方向。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他反复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证党的领导。我们之所以能经得起风浪,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一条保证。”

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凸显。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经济领域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朝着高水平方向持续迈进,市场体系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进一步,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强调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发展,过去是、今后仍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今天,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守正,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制度的实践探索和不断推进,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用好用足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