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2024-08-15 15:5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新质生产力

摘要:近年来,种业数字化、种植畜牧渔业数字化、智慧大田农场、智慧农机应用等正形成加速发展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达到27.6%,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加快。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杜  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今年3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此次科考历时50天,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任务。该次任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载人深潜科考,尚属国际首次。其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22个潜次,其中14次下潜超过6000米水深。图为“奋斗者”号在海上(2020年摄)。新华社 

今年3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此次科考历时50天,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任务。该次任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载人深潜科考,尚属国际首次。其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22个潜次,其中14次下潜超过6000米水深。图为“奋斗者”号在海上(2020年摄)。新华社

《决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涉及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方面。通过深层次改革,建设和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

高技术  高效能  高质量

《决定》指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理解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告诉本报记者,战略性产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通俗地说就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产业,如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强调战略性,也强调"新兴",以新技术突破为引领,注重技术的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需要通过新的技术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尽快形成更大的体量和规模,实现"新苗扎深根"。

"奋斗者"号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如今,我国的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发文阐述新质生产力的三方面主要特征:一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三是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决定》要求,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点。记者注意到,《决定》从资本的角度给出了发展方向。《决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今天的未来产业可能就是明天的新兴产业,明天的新兴产业可能就是后天的支柱产业。"黄汉权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产业毕竟还处于一个更早期的发展阶段,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吸引各方面的资本,特别是耐心资本。

既要追"新"也要提"旧"

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质态,而非简单的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产业发展,既要追"新"也要提"旧",使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技赋能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良性互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目前,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推动下,传统的垂直型、集中型生产组织形式逐渐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也朝着更加灵活、开放的方向发展。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绿草如茵的草原和烟波浩渺的千里阴山脚下,正勾勒着"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产业图景。

在内蒙古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记者看到全智能挤奶机器人可完成自动挤奶,还能协助监测奶牛发情情况,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能容纳80头牛同时工作的牛舍里,自动清粪机器人与牧场智能机器人生物好氧发酵系统联动,实现了全自动清粪,为奶牛创造了清洁舒适的环境。

在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工厂全部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这里拥有每小时灌装4万包的生产线,日处理原奶可达到6500吨,每天生产的牛奶可充足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

从"中国乳都"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升级的过程中,内蒙古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和成果转化项目,在相关领域开展"揭榜挂帅",着力解决奶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奶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打造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取得多项打破国际垄断、全球首创的科技成果,构建出覆盖乳业全产业链协同攻关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决定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链数智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正在让奶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对本报记者说,"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更加侧重实现'从1到100'的拓展应用,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创新之花'更好地结出'发展之果'。"

近年来,种业数字化、种植畜牧渔业数字化、智慧大田农场、智慧农机应用等正形成加速发展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达到27.6%,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加快。

《决定》指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告诉本报记者,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是决定传统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技术、知识、数据等要素则是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数据要素无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对于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中国的数字经济正从To C的消费互联网走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不仅在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出现了智能的、定制的、精准的产业形态,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底座和实践平台。"蔡继明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在黄汉权看来,传统产业需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推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此外,传统产业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

在《决定》中,新质生产力部分需要关注的一个提法是"因地制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日前表示,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要做到"一聚焦三加快"。"一聚焦"就是聚焦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加快"就是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在具体政策举措上,郑栅洁表示,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要通过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激发"老产业"的"新动能";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体系化推进北斗广泛应用,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建议,东部地区科技与经济基础较好,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部地区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突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西部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要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成区域经济支柱,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市场状况、历史传承等进行差异化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在黄汉权看来,"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我理解,这个'地'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地域,还要'因技制宜''因业制宜',即不同地区、不同技术路线、不同产业类型都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采取不同发展路径。"

具体来说,黄汉权认为,因地制宜,从地域角度,各个地方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选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实现路径以及主要发力点。因技制宜,主要强调技术路线,因为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现在每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都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使不同的技术路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并行发展,并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最后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和由其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因业制宜,"业"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有序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但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形成新质生产力,背后需要构建更能适应、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