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黑河市:擦亮诚信“金字招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上半年,黑河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总分排名黑龙江省第一,连续六个月进入全国前80名;下辖的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居全省前两位。
信用基础牢固。黑河市持续推进信用工作机制建设,为城市发展厚植诚信沃土。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协同机制,优化信用平台、网站功能,扎实建设信用“数字基座”。同步建设市县两级信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构建“1+8”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据矩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确保信用数据的广泛收集与精准录入。
深化推进五类行政管理信息数据归集,对照《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以及各部门权责清单,做到全面归集、规范报送、依法公开;持续推动黑河市“双公示”迟报率、瞒报率“双清零”工作,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的“双公示”工作机制,动态监测全市“双公示”工作质效,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179643条;健全公共信用信息报送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梳理纳税、水、电、气、不动产、科技研发六类特定信用信息数据,按月动态报送新增数据,切实提升数据归集量,为信用应用和信用监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共归集信用信息3931.5万余条,“双公示”合规率达100%,瞒报率、迟报率实现动态清零,为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信用体系健全。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黑河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推进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工作,在信用黑河网站、“我的黑河”APP上开发相关系统模块,选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园林绿化、城市管理等16个领域推广应用,减轻了企业多部门间开具证明多次跑、往返跑的负担;建立健全贯穿监管主体整个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卫健、交通、生产等34个领域实现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推动监管模式从无差别、粗放式向差异化、精准化转变;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擦亮企业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我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因为信用承诺书内容填写错误导致修复工作无法开展,是营商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快就完成了信用修复,为我公司后续招投标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办公室主任赵海军说道。黑河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建立动态修复台账,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修复自身信用,累计为855家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信用服务优质。在惠民方面,依托“我的黑河”APP开辟“信用黑河”专区,围绕养老服务、行政审批等重点民生领域搭建“信易+”应用场景,让诚信市民享受更多惠民措施。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联系对接,引导企业入驻“我的黑河”APP信用专区,企业可通过平台展示自身信用状况和企业情况吸引消费者,很多企业积极入驻信用专区,推出了降低门槛、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一系列便利服务和优惠措施。此外,还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信用专窗,开展“信易行”“信易游”“信用+观影”等活动,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截至目前,已有7.5万余人注册了“信用黑河”,因守信受益的市民达5万余人。
在助企方面,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黑河市搭建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整合水电气费缴纳信息等多项信用信息资源,创新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服务。据黑河市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一键发布融资需求,享受融资顾问“一对一”专业服务,实现融资流程进度网上全程可视化跟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15276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平台,发布金融产品162个,授信金额达48.96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