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三中全会公报学习笔记

2024-07-25 15:3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二十届三中全会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本报评论员|杨禹

5100余字的全会公报,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亮相”的第一声、第一文。记录下几点初学的感受与思考,角度与方法。

“历史主动”——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奔跑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公报发布后,第一遍读下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奔跑感。刚度过103岁生日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带领着14亿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向着更高目标“再出发”。公报里,几乎一个短句就是一个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这种对全会精神的“浓缩版”表达,让奔跑感呈现得更直观。

何为“历史主动”?思想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比如全会强调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就集中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实践证明,站在潮头才能把握主动,勇毅向前才能创造主动,赢得民心才能赢得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饱含着历史主动。

“前延后展”——这样更能读懂公报要义。

学习全会精神,如果以公报为基点,不妨拉开纵深、打开视野,作“前延”与“后展”。

“前延”——回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看出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纵深。再看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更能体会为什么要“进一步”。比如,这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

“后展”——公报发布后,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已透露出全会精神更多重要内容。“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决定》的全文以及总书记就《决定》所作的说明,内容比公报更加丰富详细。

公报、《决定》、“说明”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重要讲话,展现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最宏阔深厚的内涵。

“四梁八柱”——紧扣中心任务,着力体制机制。

2022年秋,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设计者们曾很用心地以一组“四梁八柱”建筑模型,形象地展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实践成果。10多年来,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里,“七个聚焦”、十四个方面系统部署等都表明,我们将构建起一个紧扣中心任务、更加体现系统集成的“四梁八柱”升级版。公报中,“体制”“机制”“制度”这几个词汇贯穿全篇。此次《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

“四梁八柱”,以制度建设的稳定性、长久性,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起一座大厦的根基与柱梁,承载着一场伟大变革的前进逻辑。

“守正创新”——新,是守正创新的新。

每当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公布,很多人第一时间想了解的往往是——“有什么新表述?”

打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里面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很多。有的“新”,是从来没讲过的“崭新”;有的“新”,是之前已在一些场合强调过,但第一次出现在中央全会的文件里;有的“新”,单看其中的具体话,都不是第一次讲,而是在整体上做了一次新概括。

看“新”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从来都是守正创新的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坚持守正创新”,正是公报里强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六个原则之一。

“时间表”——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

在全会公报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时间表——“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让人想起当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也有一个时间表——“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在作谋划部署时,就鲜明地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表。这是一种自我加压,是一种严肃要求,也是一种态度宣示。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程都是这样。

将改革进行到底,意为改革开放没有终点、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这并不意味着每一项具体改革都可以“没有时限”,没完没了。

只有把每一项具体改革都及时改到位,把每一个阶段的各项改革任务坚决如期完成,整体的改革开放事业才能滚滚向前,没有终点,没有止境。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