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四项松江“科技”荣膺国家科技奖

2024-07-18 15:0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G60科创走廊

摘要:松江区在上海市率先建立全周期创新主体梯度培育链,并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区级专项政策,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650家,总量位列上海市前列。

李谆谆  本报记者 | 邱爱荃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近日揭晓,4项松江“科技”荣膺奖项。其中,形状记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东华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创远信科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力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上海市松江区新闻办/供图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力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上海市松江区新闻办/供图

2016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市松江区共获得2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松江区持续发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作用,打通“从0到100”的科技创新全链条,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此次,形状记忆凭借“超声引导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及产品体系创建与国内外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项。“心脏封堵器植入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先进的治疗手段。”项目负责人陈娟介绍,该项目研发出新一代金属封堵器和全球首个全降解封堵器,获25项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单铆及氧化膜封堵器在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全球41个国家1000余家医院得到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由东华大学参研的基础研究项目“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膜分离是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医药纯化、核沾染水处理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负责人张世超介绍,该项目历经十余年攻关,取得新型膜分离原理、膜材料制备等全链条技术与工程创新成果,建成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果应用于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及24个国家。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参与的“工业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和创远信科参与的“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项目均聚焦行业引领性技术实施攻关,填补国内空白。基于国产工业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究所自主开发了大功率激光复合加工装备,掌握了光闸集成控制技术,实现了一台装备兼具激光焊、激光填丝焊、激光切割、激光熔覆等多种功能,已在空气舵等航天结构件加工中得到应用。

“十多年前,我国微波毫米波测量仪器体系严重碎片化,无法形成整体测量能力,高端仪器基本依赖进口。”创远信科相关项目负责人陈向民介绍。为此,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信道测量、信道模拟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提升了我国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整体创新能力与装备水平,解决了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过去,松江区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2016年以来,松江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143项。

“聚焦‘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松江区争取了一批国家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在松江先行先试、落地落实。”松江区科委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松江区先后引进G60脑智科创基地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聚焦“从1到10”的应用性转化,松江区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据介绍,松江区在上海市率先建立全周期创新主体梯度培育链,并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区级专项政策,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650家,总量位列上海市前列。

聚焦“从10到100”的产业化落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松江针对制造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特点,在重点区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集聚、组团发展,打造研用产一体化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个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数字经济增长极效应势头强劲。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