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潍坊”: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
摘要:一堂生动的人文经济学实践课,在“世界风筝都”开讲。
图为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展的汉服活动。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供图
孙 磊 韩国鹏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以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为内核的人文经济学理论,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023年9月召开的中共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富含人文经济学内核的“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成为关键标志。不难看出,潍坊市的这个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主题内容,彰显了潍坊人勇立潮头、争先包容的人格特性和沉稳务实、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一堂生动的人文经济学实践课,在“世界风筝都”开讲。
以文化“活化”经济,为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为潍坊增添了包括风筝之都等许多城市标签,留下了十笏园等一众人文印记,陆海思潮、南北文化在此交融碰撞,重农厚工兴商精神在此孕育升华,名扬中外。潍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落点就是文化与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持续激发文化动力活力,并由此引领城市经济、促进文化传承,从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创造。
潍坊先后成功摘取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等文化名片,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
围绕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水平,潍坊市着力打造“书香潍坊”城市阅读品牌。2023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30家以‘超然’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文化空间,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这一年,全市举办全民阅读活动近5000场,新增阅读推广组织172个、阅读空间224处。
而潍坊市图书馆则让文化“老底子”成为软实力“新动能”,为建设“更好潍坊”提供文化支撑。2013年落成的潍坊市图书馆新馆,年均接待读者已经从2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160余万人次,潍坊人的“文化”元素日益厚植。潍坊还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潍坊群众文化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山东省前三,连续4年获得中宣部组织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全国第一名。这正是以文化“活化”经济的一个缩影。
3月30日,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会见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明确表示,“我们将用心用情为各位院士专家搞好服务,为大家在潍工作生活创造优越条件、营造最优环境。”5月15日~16日在深圳学习考察时,刘运直言,“潍坊始终把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尊重企业家、热情服务企业家、全力成就企业家。”这体现了深厚历史文化的“开放包容”“爱才惜才”,彰显了潍坊“自信大度”与“求才心切”。今年第41届国际风筝会暨2024风筝嘉年华期间,潍坊邀请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参加相关活动,上半年组团“走出去”也不下四五次。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37万人,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144人,均居山东省前列。
以经济“活化”文化,支撑文化赓续传承
人文经济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的目标瞄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升。在潍坊,文化浸润经济的同时,经济也在融入文化的血脉,并为文化赓续传承提供物质支撑。
2024年潍坊市推进的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达124个,总投资749.3亿元,将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风筝博物馆VR体验、青州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等一批数字文化体验项目的实施,更是为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积蓄了磅礴发展的后劲。
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潍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全国首批七家之一、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有馆藏文近物52万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均居山东省前列。
潍坊坚持“以文兴业、文旅融合”,扎实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建成82家博物馆,为文化加固基础。作为古“九州”之一,下辖青州市把保护放在首位,把发展作为关键,不断激活文化生命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投资10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的青州博物馆新馆去年5月开馆,已吸引国内外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交融的新地标。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聚焦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先后出台实施《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和十余个规范性文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助力文化传承。2023年,东坡文化节等活动精彩纷呈,莫言文学艺术馆建成启用,下辖多个城市入围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2024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文化赓续传承的支撑力度,即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积极推动文化出海,活化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高地;推动文旅融合升级,深化“文旅+”行动,大力培育新业态,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增量”;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深化精品文化艺术创作,讲好新时代“潍坊故事”,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独特魅力。
以人文“活化”城市,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潍坊,沃野千里、物产丰饶。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唤醒的是中国传统农业力量;秉承古老农耕文化智慧的潍坊人在实践中打造“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探索的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9.15亿元,比2018年增长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比2018年增长46.7%。目前,潍坊正在加大改革赋能,加速实现乡村振兴。
人文与城市共生,相得益彰。潍坊注重推动传统与现代结合,促进文化发展并与经济融合,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以人文“活化”城市,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添彩“更好潍坊”。
潍坊人固有的勇立潮头、争先夺位的人格特性,处处可见。去年以来,潍坊市致力于争当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保、双促进”。2024年,潍坊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527个,其中144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2位;截至目前,潍坊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超1000万千瓦,居山东省首位。潍坊还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先后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8.85%,高于山东省7.5个百分点。
2024年1月起,潍坊市城乡低保分别由每人每月944元、770元提高到1030元、835元;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033个,常住居民签约率59.55%;2023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万人,成功争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制定全国首个零工市场建设地方标准,山东省推广的“社区微业”让更多劳动者有业可成、有梦可期……近年来潍坊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百姓看得见、可获得。
潍坊是山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去年潍坊市推出142项年度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制度创新成果,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肯定。潍坊已与218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吸引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投资兴业,在72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布局海外项目,与24个国家的44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
6月22日举行的中共山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明确,“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担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这道人文经济学“命题作文”,潍坊人正在抢先作答: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06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梯队,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714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均速。“世界风筝都”里的这堂人文经济学实践课,潍坊人一定会越讲越精彩。一个“更好潍坊”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