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中央财政新设12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2024-06-06 11:1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实施将有利于加快构建稳定持续、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协同作用,形成各级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业务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全力推进“三北”工程,重点围绕科尔沁左翼后旗蒙辽界沙化草原、库伦旗塔敏查干沙带、奈曼旗老哈河和教来河沿岸沙带,打造“三北”工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典型示范项目区。图为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新华社

今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全力推进“三北”工程,重点围绕科尔沁左翼后旗蒙辽界沙化草原、库伦旗塔敏查干沙带、奈曼旗老哈河和教来河沿岸沙带,打造“三北”工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典型示范项目区。图为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田新元

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大对“三北”工程建设支持力度。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实施将有利于加快构建稳定持续、保障到位、渠道多元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协同作用,形成各级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业务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强化支撑保障

构建全方位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所谓“三北”工程,是指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其从1978年开始,计划持续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经过40多年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重点区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三北”工程的新定位、新使命,充分考虑“三北”地区财政状况,《意见》对构建全方位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作出部署,旨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首先,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意见》明确,中央财政加强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设立“三北”工程补助资金,支持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示范等。资金聚焦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对重大任务、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新设的‘三北’工程补助资金,已在2024年预算中安排120亿元,以后年度结合工作需要统筹安排。”这位负责人表示。

其次,强化现有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包括预算内投资在内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推动政策联动。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政策,支持草种繁育,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支持森林质量提升,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支持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化专项设置,统筹推进“三北”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建设。

再次,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三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资支持力度。落实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最后,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产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聚焦重点区域

集中资源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按照《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明确的政策目标和重点任务,《意见》提出,集中资源支持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一是支持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攻坚战”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黄河“几字弯”地跨华北、西北,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五省区。区域内分布着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等沙漠沙地,阴山、太行山、吕梁山、贺兰山、六盘山等重要山系,是影响京津和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意见》提出,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为治理重点,支持加大重点风沙口治理力度。支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推进草原禁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实施退化草原治理和种草补播。支持统筹推进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任务,以及黄河岸线流沙和沿线“沙头、沙口、沙源”治理,加强十大孔兑粗沙区、黄土高原区风蚀水蚀治理。

二是支持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范围涉及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五省区,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的天然风沙源,对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意见》明确,以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为重点,支持加快建设防风固沙林,强化禁垦(樵、牧、采)、封沙育林草等措施,修复华北北部、东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支持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高质量推进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修复,推动岱海、察汗淖尔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促进实现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

三是支持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片区涉及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内气候极干旱、水资源匮乏,是我国北方风沙活动最为频繁、灾害最为严重的沙尘源区,是京津冀沙尘暴的国内主要策源地。《意见》提出,以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等区域为治理重点,支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加强重点区域天然林草植被封育封禁。支持建立立体防风固沙阻沙网络,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退化林修复和天然草原保护修复,维护绿洲生态安全。

坚持系统观念

多措并举支持“三北”工程建设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多措并举支持“三北”工程建设。《意见》中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系统保护修复治理。《意见》强调,加强政策协同发力,支持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支持加强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鼓励地方依托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广行之有效的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等,促进“三北”地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意见》明确,结合中央财力状况,逐步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增强“三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实施差异化补偿。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究将沙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围。支持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三北”地区黄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生态脆弱河源治理。探索建立碳排放权、碳汇权益交易等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强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意见》提出,支持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实施一批防沙治沙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支持“三北”地区加大优良树种草种选育力度,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林木良种和乡土草种的供应能力;加大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草原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力度。支持水土适配性、资源承载力等方面科技研究,鼓励研发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攻克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技术难题。支持开展“三北”工程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相关项目成效评估。支持加强防沙治沙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对“三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依托现有监测体系强化“三北”工程区荒漠化、水土流失调查监测,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源解析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提升预判预警能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意见》明确,支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加强与东北亚、中亚国家双边、多边交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加强同蒙古国、东北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治理、沙尘暴防治等方面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防治技术培训等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支持广泛宣传防沙治沙成效,讲好中国防沙治沙故事。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