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衣食住行”更新换代 消费升级势不可挡

2024-05-28 15:2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消费升级

摘要:我国服务消费升级发生在科技革命中,新消费场景、大数据、社交能精准挖掘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意愿。

本报记者 | 邵鹏璐

5月25日起,端午小长假各站始发的火车票陆续开售。去哪儿数据显示,由于端午假期与高考时间大致重合,长途火车票并不难抢,大多旅游城市“不贵不挤”,适合“捡漏”出游。不过,中短途、周边游出行需求旺盛。春秋旅游报告显示,截至5月24日,今年端午出游的人次已超过去年同期。其中,国内游出游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近100%。

近年来,服务消费新风强劲、热力十足。在以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为代表的文旅市场火爆的同时,以家政、洗涤、维修为代表的生活服务行业同样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到家服务已支撑起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

在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看来,无论未来我国消费复苏速率如何,服务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需把握好我国“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

文旅市场

努力实现游客商家“双赢”之旅

过去一年,国内旅游全面复苏,游客们仿佛是“行走的GDP”,为各项旅游业态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当前,端午假期在即,暑期旅游旺季紧随其后。各平台、旅行社已摩拳擦掌。据悉,有不少消费者已提前“囤”暑期旅游产品。

5月18日晚八时,飞猪“618”开售。数据显示,活动开始24小时成交额突破千万的商品数量同比翻倍。其中,中国南方航空飞全球往返次卡、全日空航空中日航线往返次卡、日本航空中日航线往返次卡、春秋旅游济州岛4天3晚自由行套餐等多款商品上线即“秒空”。

除了飞猪“618”,美团日前也推出“527趣玩节”的“囤货”活动,活动期间上海迪士尼乐园专场直播首场商品交易额突破千万元。美团数据显示,5月1~23日,暑期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63%,“水上乐园”相关景区搜索热度环比增长48%。

乐园“爆火”带来的不仅仅是客流量,还催生出导游、跟拍、周边售卖等服务,也给小微商家带来了更多业务机会。《2024文旅经济小微观察报告》显示,45.8%的文旅小微商家表示其2023年的营业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增长,近四成的商家表示与2022年基本持平。最重要的是,超八成的小微商家对今年的营收增长充满信心。

随着旅游热度升级,文旅经济的活力仍在不断释放:各个城市争相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带动大量游客来访;传统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景德镇陶艺、泉州簪花、福州船泉等体验式旅游被充分挖掘,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商业机遇。

在旅游业整体向好的趋势下,面对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各地文旅商家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努力实现商家与游客之间的“双赢”之旅。

生活服务

数字化、标准化将重塑体系

每天只需将菜买好放在厨房,到时就会有预约好的阿姨上门,不必再自己动手,一桌美味的饭菜便准时上桌……最近陈阿姨时常交出家里的掌勺“大权”。

近年来,随着上门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对上门代厨、上门收纳等服务的需求增加,家政服务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家政行业与上门经济的结合不仅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场景,让消费模式变得更加灵活自由。”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

据美团数据显示,近年来,生活服务消费频次逐年上升,2023年相关交易额同比增长100%。其中,上门代厨、喂猫遛狗等新型服务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相关搜索量同比翻倍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过40%,服务消费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目前,生活服务行业向上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在2023年11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生活服务业大会上,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表示。

“对于一个万亿元级市场来说,生活服务行业‘大市场、小主体’格局显著,各业态处于高度离散状态,品牌多以单城经营为主,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旺季尤为凸显。”美团生活服务业务负责人宫玉清这样剖析行业现状。

为推动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底,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作出部署,助推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化、标准化将重塑生活服务体系,给行业带来更多提升和机遇,驱动行业提质扩容。大鲸洗创始人张国庆介绍,巨大的需求推动市场供给翻了七八倍,服务纯线上订单的洗衣工厂模式开始出现,产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行业连锁效应逐渐显现。不断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为生活服务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服务消费

老年、青年或成未来主力

目前,一些细分市场对现阶段处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讨论较多,在汪毅看来,回答该问题前,需要先区分消费种类,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

针对商品消费,汪毅认为,或处于“整体升级局部降级”阶段。按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匹配日本同期,目前,中国国内人均消费能力处于日本1985年水平,对应日本第三消费社会,未来随着人均收入增长,商品消费升级仍有空间;近期,一二线城市“80后”逐渐回归理性消费,此类消费群体背负一定的房贷,消费欲望被抑制,在经济压力下,回归理性消费,或呈现局部降级情况。

“相较商品消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国‘服务消费升级’具备确定性,服务消费占比具备长期向上的趋势。”汪毅分析,回顾美日韩国家的消费发展历程,预计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服务消费占比将逐渐超过商品消费,占据主要位置。

在汪毅看来,未来主力消费群体将是老年及青年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人数最多的年龄层为50~60岁,人口比例达16.98%,是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现在50~60岁年龄层,普遍出生于1965~1975年间,成年后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普遍收入高和有积蓄、债务压力相对较小,相较其他年龄层,50~60岁的平均消费能力或是最强。随着时间推移,现在50~60岁人群逐渐步入老龄,未来十年老年群体将大幅扩容。因此,未来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养老、医疗消费等服务型消费或顺势增多。

同时,2022年20~30岁年龄层人口占比达10.99%,普遍出生于1990年后。虽然从人口占比上看,20~30岁年龄层比例并非最高,但其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我国服务消费升级发生在科技革命中,新消费场景、大数据、社交能精准挖掘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意愿。在新消费场景、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推动下,我国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消费群体迅速崛起,给服务市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