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呈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好势头
摘要: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杜壮 尹明波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谋“新”重“质”成为一季度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各个产业的表现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平衡性,工业的消费品制造业回升的势头还低于规上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不同地区也有差异。传统行业在恢复中受房地产调整的影响,恢复得比较慢,但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好。
谈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盛来运用四个“新”说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产业、经营活动、产品上显示出的新成效,即新兴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新产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新投资、新基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一季度最热门的词汇当属“新质生产力”。开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他在湖南考察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
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已在运转,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1.1%,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服务、救援、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这一“源头活水”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较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0%和10.0%,汽车行业增长9.7%。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本报记者,汽车与航空航天等产业数据揭示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积极趋势。汽车制造业的增长,不仅代表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强劲需求,也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努力。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增长,则进一步说明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完善以及国防工业发展等方面的长远布局正在逐步显现成效。
“这种增长态势,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为稳定就业、促进出口、拉动内需提供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朱克力说。
未来产业迅猛发展
纵观一季度,未来产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1月11日13时3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通过年轻的百人研发团队三年攻克4大关键技术群、17项关键技术,开展了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试验迭代,获得圆满成功。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产业和资本市场关注。目前各省份正竞逐新赛道,加快布局“天空之城”。今年1月,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35年,全面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跻身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上海、无锡等城市竞相推出低空经济集聚区。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作为高技术产业重要代表,其快速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有望推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朱克力表示。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众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截至目前,山西、上海、浙江等省份依托新质生产力制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方案或意见。在产业选择上,各地不尽相同,如布局氢能、核能、储能等未来能源,前瞻6G、量子通信等未来网络,规划深海空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今年2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分门别类制定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建立省级领导定向联系未来产业集群机制,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
朱克力认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口在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数据要素×”
一季度,一组公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人工智能+”叠加“数据要素×”。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创新技术和以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伴随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更是将开展“人工智能+”和实施“数据要素×”两项行动,列为2024年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近两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加速各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4月初发布的公告显示,目前已有117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通过备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2023年,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IT技术引发了智能时代的新革命,成为推动千行百业应用创新的动力之源。“人工智能+”行动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赋能,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沛霖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离不开“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作,这两项行动的深度推进,将为我国带来产业转型的历史性机遇,有望打造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宋璟
(原标题:“7.5%”呈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