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简单用西方模型看中国经济差点意思

2024-04-16 14: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78倍。中国奇迹,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读懂中国经济,读懂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读懂中国经济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模型,很容易“见物不见人”,看不到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看不清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

赵庆国

日前,美国四大投行中的高盛、花旗分别发布报告,上调对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高盛从4.8%上调至5.0%,花旗从4.6%上调至5.0%。至于上调的依据,两大投行均认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增长,显示中国经济继续企稳回升。

再看一下另外两大投行的预测数据——摩根大通为4.9%,摩根士丹利为4.8%。总的来看,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有积极一面,但大多偏于谨慎,且彼此之间分歧明显。

那么,去年这个时候,四大投行是如何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呢?2023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数据后,摩根大通从6%上调至6.4%,花旗从5.7%上调至6.1%,高盛从5.5%上调至6%,瑞银则从5.4%上调至5.7%。最终的数据是,2023年全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了5.2%。

如果再回看2022年以及之前他们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情况,“猜不准”几乎是一个常态。

按理说,经济机构、经济学家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应该非常擅长根据当前的经济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情况。但实际上,这种事情做起来跟预测生死一样难。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英国女王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问在场的经济学家们:这么大的危机,为什么你们都没有预测到?

是经济学家们不够努力吗?显然不是。说白了,用一系列复杂数据模型建构起来的预测工具,并没有理论上想象得那么好使。西方传统经济学,以抽象同质的“经济人”为原点,以追求收入、利润、GDP等经济目标为行为取向,构建起完全由数据演算、逻辑推理主导的公式化世界。而现实世界要复杂的多,很多事情不存在线性的逻辑关联,也并不是人人理性。这套预测工具,看自己尚且看不准,指望用它越过重重大洋看中国,更是差点意思。

比如,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撰文指出,“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太多了”。他认为,那些对中国崛起仍持怀疑态度的人,低估了中国经济的自身逻辑。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78倍。中国奇迹,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读懂中国经济,读懂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读懂中国经济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模型,很容易“见物不见人”,看不到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看不清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