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蓝田:坚守“赈”的初心 放大灾后重建“赈”的效应

2024-03-11 11:31 中国发展网 孟越 记者苟俊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孟越 记者苟俊报道 “以工代赈”,这个对于城市居民颇有些陌生的词汇,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已成为当地劳动力实现就业、获取收入的重要渠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印发通知,部署有关省份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全力支持受灾地区统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暖阳朗照,隆冬时节的小寨镇岱峪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整洁干净,屋前的河水安静地流淌。宽阔的水泥路沿河而建,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道路,也是全体村民的“生命线”和“致富路”。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岱峪村村民祝公民一边打扫路边卫生一边说“2023年7月12号下大雨,山上的水从河里溢流到路面再到我家院子,下面地势底的人屋里都进水了,危险的很。大雨过后,原来村民自行修建的河堤让水冲垮了,以后我们就害怕下大雨。现在好了,政府以工代赈资金给我们把所有河堤修补完整了,守住了我们村民的“生命线”,而且我和我们很多村民也参与了修建。我干了3个月,就挣了一万多元。河堤和水毁的道路修好后,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来我们这里纳凉吃饭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 

“今年下拨我镇的中央财政以工代赈资金633万元,我们修建水毁河堤1354米,河道疏浚850米,修复水毁路1370米。岱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不仅预防了洪涝灾害,有效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有效优化了生产环境,维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小寨镇镇长段沁霖说,“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4个,增加村民群众务工收入197万元,对我们来说,这几段河堤的治理和道路的修复不仅是拓宽我们与外界联系的‘运输路’,也是村民们的‘致富路’”。   

据蓝田县发改委副主任马鹏介绍,近年来,蓝田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的“赈济”作用,实施“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十四五以来,蓝田县累计实施并建设完成以工代赈类项目16个,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403万元,组织群众务工502人,培训565人次,发放劳务报酬468.82万元。同时结合各村实际需求设立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保持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

以“工”为载体,兴“赈”之效应。蓝田县将继续坚守“赈”的初心,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政策功能,以解决群众的就业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努力放大灾后恢复重建“赈”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