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夯实国民经济“顶梁柱” 深化央地融合共赢发展
摘要:加强企业监管和深化央地合作。依托投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的有效监管,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近年来,大连市国资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企业关切,积极谋划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深化企业专业化整合、深入开展央地合作、持续加强国资监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大连市国资委监管的17户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增长13.8%;上缴税费18.9亿元,同比增长33.8%。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指导17户市属国企以明确发展战略为突破口,理清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制定“一企一策”高质量发展方案。聚焦布局优化、管理提升、科技创新、央地合作、监管提效和党建引领六个方面,研究制定《大连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36项具体任务,其中落实国家和辽宁省任务30项,另有6项大连特色任务,既包括“规定动作”,又体现“一企一策”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企、构建国资国企集群、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大连特色”任务。
加强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按照《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方案》,重点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在散料装卸、大型挤压造粒机、高端精密轴承、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领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制定《创建世界一流重大装备研制领军企业实施方案》,制定市场化改革指标参考值表,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依托专项工程、重大项目等载体,培养造就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英才。
深入开展央地合作。成立大连市央地合作工作专班,制定《大连市央地合作工作机制方案》,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合作、服务保障四方面建立健全央地合作机制。利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教学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央企与大连市国有企业、高新企业、优质民企等各类企业及各地区开展对接交流,搭建央地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切实推动形成在建一批、签约一批、落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全市目前推进央地合作投资项目98个,列入省重点项目21个,目前已开复工项目6个,完成投资52.2亿元。
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工作部署,制定《市国资委党委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查找明抓”问题清单》,共提出13项问题,制定25项具体措施,逐项逐条按时限整改落实。做法在全国主题教育网和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刊发。扎实推进融合发展。抓实“我为企业办实事”专项行动、开展“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故事’”、“用故事点亮品牌”评选等活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双进双促”活动,成立企业“一对一”专项工作组,开展对接企业服务。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大连市国资委将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笃定信心、乘势而上,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实践中,顽强拼搏、克难奋进,为大连振兴发展夯实国民经济“顶梁柱”基石贡献力量、续写新篇。
推进市属国企“一企一策”改革发展。将“一企一策”工作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加大“两非”处置力度,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发展,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企业核心业务集中,做强做优核心业务;推动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功能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力争达到15%。
持续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市属国有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有资本收益金重点支持竞争类企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市属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对接央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联合体,并通过定向委托、定向择优、“揭榜挂帅”等机制,在智能制造等领域推进一批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组建各类创新联盟累计达到16个,推动英歌石公司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建。加快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全力推动竞争类企业在散料装卸、大型挤压造粒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领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各类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30户。
加强企业监管和深化央地合作。依托投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的有效监管,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抓住国家支持中央企业在东北布局机遇,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分类谋划央地合作项目,推动央地互利共赢,促进央地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