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两会直通车|内蒙古:谋求“碳”普惠 破解“沙戈荒”治理

2024-02-01 13:32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 梁喜俊 唐北 义博报道

摘要:赵吉介绍,防沙治沙的根本是要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统一。重点是恢复被人为破坏的植被,治理人为造成的沙化土地,防控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构建高质量的生态防护网络,久久为功,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3位自治区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六个工程”之一。1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期间,聚焦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把“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等话题,3位自治区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荒漠化治理离不开防沙治沙创新模式,离不开防沙治沙管沙用沙的理念更新,把这两项工作合为一体能产生‘1+1>2’的效果,不仅能多发绿电、多筹集防沙治沙资金,还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一举多得。”全国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内蒙古区委主任,自治区科协主席赵吉对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如数家珍。

他说,内蒙古是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区域生态十分脆弱,治理难度逐步增大。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三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

赵吉介绍,防沙治沙的根本是要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相统一。重点是恢复被人为破坏的植被,治理人为造成的沙化土地,防控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构建高质量的生态防护网络,久久为功,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其次是在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基础研究、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科学推广应用成熟的防沙治沙用沙技术,深化沙生生物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研究,构建沙区绿色生态技术体系和创新平台,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化监管能力,创新巩固“绿进沙退”的良好局面。

在他看来,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储碳库”“吸碳器”,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对内蒙古而言,增强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关键是要做好“扩大碳库容量”“提高碳库增量”“稳定碳库存量”和“增加碳库收益”四篇文章。

“新能源项目除了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外,还有一套不被大众所熟知的碳汇计算体系,也可以转化成真金白银……”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农牧环资处处长黄占兵一语揭开了新能源项目碳汇计算体系的神秘“面纱”。

黄占兵说,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线,遮挡日照,能够有效减少沙化土地和沙漠水分蒸发、降低风速,改善原有天然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结合人工种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高碳汇灌草植被,可以通过增加植被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来扩大碳库容量。

在黄占兵看来,按照生态环境部造林碳汇方法学要求,再结合内蒙古探索的碳普惠机制,积极开发碳汇项目,参加碳汇交易,创新林业碳票和“一元碳汇”等碳汇价值渠道,可增加碳库收益。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发展风光电项目,有利于加强土地、太阳能、风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水平的同时,能获取显著的生态、经济和减碳效益。”在自治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红梅看来,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统筹推进,就是通过工程与生物方法相结合,新型防沙技术与传统治理技术相结合,在治理区域和项目区形成“沙戈荒治理+新能源”创新的生态治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