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23年改革十件大事
摘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圳市全市上下坚定信念,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楫争先、勇毅笃行。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从深圳市有关方面了解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这一年里,深圳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赓续并弘扬特区精神,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深圳高质量发展释放充沛动能。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圳市全市上下坚定信念,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楫争先、勇毅笃行。2023年深圳改革十件大事:
一、国务院批复前海发展规划、印发河套发展规划,两大战略平台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国务院一年两次发文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2023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这是在圆满完成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大力推进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基础上,获批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2023年前海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全国复制推广88项。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支持河套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目前,与香港签署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安排,积极构建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正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形成。
二、《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3年9月27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就合作区的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合作区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导开发、建设、管理、服务提供法律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区长远发展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有益探索。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经济呈现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文推广22条改革典型经验,深圳改革“试验田”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2023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深圳在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涉企服务、改善民生和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的22条典型经验。这是继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发文推广深圳47条创新举措、2022年发文推广深圳18条经验做法后,再次发文推广深圳改革经验,三年累计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四、开展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
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搭建民生诉求征集办理回复数字平台,编制民生诉求职责清单,构建民生诉求“多口归一”收集、“智慧精细”速办、“全程可视”反馈、“源头化解”分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既让民生诉求经由一个口子便捷反映,又使为民办事的流程像收快递一样全过程可视化。2023年累计办理群众诉求超3700万件,按时办结率和市民总体满意率均超99%,让改革成果更加可感可知,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23年10月,广东召开深圳“民意速办”改革经验推广启动会,推广深圳改革经验。
五、发布“四链融合”工作方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实施《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关于深圳市实施“四链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等文件,探索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经理人制,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全新体制机制的科研平台载体,构建多层次协同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广泛构建更好的创新生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总量超2.4万家,体外膜肺氧合仪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4年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一。
六、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人才政策,集聚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
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推进科技人才评价、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等改革试点,深化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化改革,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2023年新当选两院院士4名、两院外籍院士2名,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679万人。
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商事主体总量突破420万户
出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优化服务企业机制,创新“虚拟园区”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新型交易平台,探索完善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科技成果、数据等交易机制,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全要素保供稳价降成本改革,推进工业园区转供电机制创新,推出“腾飞贷”“小微通”“个体通”,积极打造高性价比的产业生态环境。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深化个人破产制度改革,加快打造企业合规示范区。与香港签署政府间法律合作安排,优化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6.5万户、同比上升26.4%,商事主体总量突破420万户,实现快速增长,充分体现深圳是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新创业和发展壮大的沃土,连续多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八、以特区立法促进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体制机制创新助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管理模式,形成《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规模10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的“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政策体系,华为云盘古3.0、腾讯混元等一批高水平通用大模型陆续推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加快拓展。开展低空经济“集成式”改革,制定国内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支撑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960亿元,同比增长28%,深圳低空产业集群效应厚积薄发,低空元素渗透到百业百态。
九、创新便捷畅通跨境支付模式,深港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
首批开展香港居民“足不离港”代理见证开户试点,在河套合作区试行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科研资金入境“科汇通”,在前海落地新型离岸租赁贸易等业务,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支票联合结算机制,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率先联合香港八达通推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持境外人士在微信直接绑定境外银行卡境内支付,扩大微信支付香港钱包在境内移动支付试点范围,逐步形成深港账户通、深港汇兑通、深港融资通、深港服务通、跨境理财通、跨境征信通等“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2023年深圳跨境收支规模按省排名全国第三。人民币连续四年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十、深化“一老一小”改革,构建“民生七有”服务供给新格局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模式,探索引入市属国有企业参与服务供给,一批老幼融合、医育结合、医养结合等场景落地;建立“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模式,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普惠性托育机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实现街道全覆盖。完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2023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学位20.7万座,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加快打造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治理,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深圳惠民保”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创新“一次挂号管三天”等门诊就诊服务模式,“港澳药械通”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扩大至36种,率先出台《深圳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责任编辑:张晶